伊朗早该这么干了,这个家伙就是西方国家的傀儡。 事情的导火索源自以色列情报机构的一份密档。伊朗从特拉维夫获取的资料显示,格罗西主导的核查体系早已沦为西方情报网的延伸。2025年6月以色列对伊朗核设施的空袭中,精准命中的导弹轨迹与IAEA监控数据高度重合,暴露出核查系统与军事打击的暗线关联。更讽刺的是,就在袭击发生前两周,格罗西刚向IAEA理事会提交报告,渲染伊朗浓缩铀丰度"突破安全红线",为军事行动提供所谓"技术背书"。 这种双重标准在国际原子能机构的历史档案中早有伏笔。2008年美国推动印度核协议时,该机构为未签署《不扩散核武器条约》的印度量身定制核查机制,却对伊朗和平利用核能百般刁难。2023年美英澳核潜艇合作中,机构对武器级高浓铀转让视而不见,却在伊朗核问题上大做文章。这种选择性执法彻底暴露其工具本质——当核查沦为政治操弄的道具,中立性便荡然无存。 伊朗的反击堪称精准。废除IAEA监控设施的同时,德黑兰同步启动第六代离心机部署,并在安全地点新建铀浓缩设施。这种"破局"策略既切断西方情报渗透渠道,又以技术升级巩固谈判筹码。正如2015年伊核协议破裂后,伊朗通过渐进式突破迫使欧洲重返谈判桌,此次行动同样传递明确信号:任何外部压力都无法阻止其维护合法权益的决心。 更值得玩味的是俄罗斯的反应。莫斯科直言IAEA核查系统已成为"军事打击的帮凶",并指出美国与以色列的行动正在摧毁全球核不扩散体系。这种声援背后是战略默契——当西方将国际机构政治化时,中俄等国正通过实际行动重塑多边主义话语权。正如中国在南海问题上以填岛建礁打破仲裁闹剧,伊朗此次砸毁监控设施同样是对霸权逻辑的有力回击。 这场博弈的深层逻辑,折射出单极霸权与多极化趋势的碰撞。当格罗西在哥伦比亚广播公司声称"伊朗核能力数月内可恢复"时,他或许忘记了:真正的威慑力不在于监控摄像头,而在于一个国家捍卫主权的决心。正如当年中国在南海以"主权在我"破解仲裁阴谋,伊朗今日的行动同样在向世界宣告:任何试图以技术霸权压制主权国家的企图,终将在觉醒的民族意志面前碰得头破血流。
伊朗形势严峻!!!7月2日,据"中国驻伊朗大使馆"公众号消息,中国驻伊朗大使馆
【7评论】【9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