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7年上海滩最后的贵族,大资本家郭标全家福,子女们衣着讲究,颜值比过明星。2年后,郭氏一家移居美国,只有四女儿郭婉莹留在原地。57年丈夫去世后,她独自抚养两个儿女。因为资本家小姐的身份,工资从每个月148元降到23元。子女长大后去了美国,而郭婉莹却一直驻守在上海直到生命的最后。 麻烦各位读者点一下右上角的“关注”,留下您的精彩评论与大家一同探讨,感谢您的强烈支持! 1947年,随着咔嚓一声,照片定格,郭标全家福随之而来。 他们一家人打扮得非常得体,总是那么的时尚,令人眼前一亮。 这珍贵的老照片就像是一面镜子,让人们看到这个传奇家族的辉煌时光。 其中最引人瞩目的就是郭婉莹。 她是郭标的四女儿,以卓越的智慧和出色的才华成为家族最闪耀的“星星”。 正是因此,她才会被人们称作“上海最后的贵族女子”。 这是对郭婉莹一生最好的评价,也是最适合的评价。 从小,她就过着锦衣玉食的生活,含着金汤匙出生,不知领先了多少人。 可谁又能想到,她的后半生那么的坎坷,与前半生的幸福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郭婉莹在悉尼出生,自出生起,她就被父亲郭标捧在手掌心里。 以郭标的影响力和实力,她绝对是小公主,交往的人也都是圈子里的金枝玉叶。 六岁那年,郭婉莹和父亲踏上了回国的道路。 郭标是应孙中山先生的邀请,去上海再建属于自己的商业帝国。 就这样,声名大噪的永安百货公司“问世”。 郭婉莹初到上海不太适应,既期待这里的生活,又担心未知性事情发生。 为了解决语言问题,她到中西女塾上学。 了解中西女塾的人应该都知道,这所学校可是正儿八经的贵族学校。 张爱玲、宋美龄都曾毕业于这所学校。 在学校里,郭婉莹逐渐习惯在这里的生活,语言也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还结识很多志同道合的朋友。 作为郭家四小姐,郭婉莹的生活可想而知。 父亲郭标对她有求必应,竭尽所能为她提供更好的生活,要什么给什么,根本不为钱而烦恼。 而郭婉莹从未仗着父亲的宠爱恃宠而骄,在学校里和同学们和平相处,更不会因为自己的身份欺负弱小。 在她的身上,能够看到真正贵族该有的涵养与内在品质。 学校生活一晃而过,郭婉莹出落得亭亭玉立,一颦一笑皆风情。 也就是这个时候,她得知自己要嫁给一位富家子弟。 郭婉莹深受新教育熏陶,怎会屈服,嫁给一个不爱的人。 她的态度十分坚决,不惜一切代价解除婚姻,独自一人踏上了深造,提升自己的道路。 在那里,郭婉莹收获颇深,提升能力的同时还遇到了真正的爱情。 她不顾家人的阻拦和吴毓骧走进了婚姻的殿堂。 一个是才子,一个是佳人,是那么的般配,合适。 谁又能想到,正是这段幸福的婚姻将郭婉莹推进黑暗深渊。 郭婉莹怎么也没有想到,枕边人竟会是伤她最深的人。 1948年,因局势动荡,郭标带着家人踏上了去往美国的道路。 郭婉莹没走,对她来说,上海是根、是家,是归宿。 可惜,好景不长。 吴毓骧拈花惹草,爱上了一位年轻的寡妇。 郭婉莹亲自将吴毓骧从寡妇家里带走,不哭闹,不声张,但不代表不痛。 在她的包容下,这段婚外情告一段落。 自那以后,郭婉莹将所有时间和精力放在服装事业上。 可命运似乎并没有打算放过她。 太平洋战争随之而来,郭婉莹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吴毓骧失去工作也就算了,还迷上了赌博,家里最困难的时候,温饱都成了奢望。 不久后,吴毓骧因病去世。 郭婉莹因“文革”的影响,被下放到农村劳动,工资更是受到了波及。 如果她当初和家人一起去美国,绝不会遭遇这些事情。 但她从未抱怨,即使子女后来到美国生活,她也不曾离开这“一亩三分地”。 郭婉莹可以高傲地活,也可以放下“脸面”在菜市场卖咸鸭蛋。 她的故事就像是一部励志片,激励着无数人。 主要信源:(界面新闻——郭婉莹:民国白富美的傲骨)
对给欧洲贵族阶层名称的翻译我一直是心存疑虑的,翻译者把咱老祖宗那套“公侯伯子男”
【14评论】【22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