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子在爬山时,发现前面的泥土在动,他以为是碰到蛇,没想到,上前一看,是一只“石磺”,表面看起来像一坨泥土,翻过来向石头。网友:“第一次见这物种!” 当时他眼睛都不敢眨,一看那泥块竟然微微蠕动,还以为碰到毒蛇呢。 可走近一瞧,这哪是什么蛇,灰扑扑的身子上还粘着几片枯草,表面凹凸不平,硬生生就跟块干掉的泥巴一毛一样。 更神奇的是,它底下那两排吸盘似的“脚”一吸一放,慢吞吞地在地上挪窝,真有点“活泥巴”既视感。 男子赶紧拿手机录了段视频,发到网上,没想到评论区炸锅了。 有网友说:“这伪装术比变色龙还厉害吧?” 还有网友说:“泥地都成精了,谁能找得出来?” 也有人笑称:“简直真人版‘大家来找茬’!” 原来这家伙名字叫石磺,是一类贝壳都没有的腹足纲软体动物,为了躲天敌,这伪装术简直逆天,跟泥土融成一体,老鹰、田鼠见都懵。 其实,石磺可不止长得像泥,它还有一身“真本事”: 一说吃,它可不挑食,底栖的藻类、有机碎屑、烂泥里的小颗粒都往嘴里塞。 白天它吃得没夜里猛,一般喜欢趴着假装“死”直到天黑,再出来找吃的,吃多少拉多少,粪便像一粒粒小米那么大。 它又是雌雄同体的贝类,自己长着“男根女根”但不能自给自足,得两只凑一起才行。 咱上海、江苏那边,大概每年5月底到7月底是它的交配季,梅雨连绵的阴天最热闹,常在潮湿的沟边、芦苇丛下“谈恋爱”。 更有意思的是,沿海人还把石磺当“土海参”“土鲍鱼”来吃,鲜煮或者晒干都行。 听说冰糖炖着吃,对哮喘有点帮助,产后妈妈也爱拿它来补补,说能助消化、消除疲劳、明目。 不过这里要提醒的是:什么野味都别乱吃,得看当地有没有合理养殖和保护规定。 这不禁让人感慨,大自然里谁都不是单打独斗。 那些看似平平无奇的“小泥巴”,往往暗藏绝活儿。 石磺用“低调”告诉我们:越显眼越容易被盯上,躲在角落才能多活几天。 就像老话说的“木秀于林,风必摧之”,有时候,平平淡淡才是真本事。 对此,大家怎么看?
男子在爬山时,发现前面的泥土在动,他以为是碰到蛇,没想到,上前一看,是一只“石磺
阿牛科普
2025-07-01 03:12:02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