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再不出手统一台湾,汹涌的民意恐怕就压不住了,国防部曾说,咱们一直保持着最大的克制,这并不是在开玩笑。如果文的不行就来武的,自古说得好,不喜欢建功立业的将领,不是好将领,不喜欢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可事实真有这么简单吗? “中国再不出手统一台湾,汹涌的民意恐怕就压不住了!” 这句话在网上喊得震天响。总有人跟着附和,说文的不行就该来武的,当兵的不想当将军就不是好兵。 这股声音听着直接,也够热血,可国防部却反复强调:“我们一直保持着最大的克制,这并非玩笑。” 这克制背后,到底藏着什么?难道解决台湾问题,真就是挥出拳头那么简单? 要把这事儿看明白,得把镜头拉远一点。台湾问题从来不是一场简单的军事行动,它牵扯着上百年的历史、岛内的政治算盘,更是国际格局里的一场大戏。 网上的情绪只是浪花,水面下的暗流,远比想象中要复杂。 从根上说,台湾和大陆的血缘是割不断的。远的不提,清朝就在台湾设府建省,把它牢牢地纳为中国版图的一部分。可惜,美好的时光并不长久。 一八九五年,中日战争中,清政府战败,签订《马关条约》,将台湾拱手让给日本。这一去,就是五十年。 台湾在一九四五年抗日战争胜利后,才重新回到祖国的怀抱。谁知好景不长,四年后内战烽烟再起,蒋介石带着国民党退守台湾,一湾海峡,从此隔开了两岸。 为了在岛上站稳脚跟,蒋介石搞的是高压统治,1947年的“228事件”就是一笔血债,军队镇压留下的伤痕至今未愈。而外部的手也伸了进来。 朝鲜战争一打响,美国的第七舰队就开进了台湾海峡,摆明了是来“拉偏架”的,后来还跟老蒋签了共同防御条约。 时间快进到今天,岛内的风向又变了。2016年,蔡英文执政后,民进党当局完全不承认“九二共识”这一“老船票”,“台独”的声音却越来越大,越来越响亮。 他们一边积极向美国靠拢,大买F-16战机和导弹,一边频繁搞军事演习,似乎觉得只要把自家武装起来,就能找到国际“靠山”。 在这种情况下,大陆方面表现出了强大的意志力。自从一九七九年发表《告台湾同胞书》以来,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总基调,就已经确立。 可克制不等于没脾气,更不代表没实力。现在的大陆军队,和以前完全不一样了。200万的军队,规模全球第一的海军,还有歼-20、航母编队这些硬家伙,都不是摆设。 近些年,军机绕岛巡航、大规模军事演习,就是要明明白白地告诉某些人:红线就在那儿,别乱踩。 当然拳头之外,大陆更懂得攻心。这种克制,本身就是在争取主动。通过深化两岸的经济文化交流,加强民间往来,有时候比一次军事演习更能拉近人心。 更何况,台湾的经济,特别是出口,命脉攥在谁手里,大家心里都有数。这种经济上的相互依赖,形成了一种微妙的牵制,谁也无法轻易割舍。 说到底,台湾问题已然逾越两岸间的内部事务范畴,演变为中美角力的擂台。美国对台湾的干涉,几乎是摆在明面上的。 1979年的《台湾关系法》就是一张“护身符”,让他们年年对台军售,从2023年的6亿多美元,到2024年加码到20亿,胃口越来越大。 美军舰艇穿越台湾海峡更是家常便饭,2022年佩洛西窜访台湾,更是直接往火药桶里扔了根火柴。 美国无疑在扮演台湾“保护伞”的角色,但也正是这把伞,让问题变得异常棘手。 尽管各方都摆出了“针尖对麦芒”的架势,但谁都清楚,战争的代价实在太大了。真要动武,台湾可能沦为一片焦土,大陆的沿海经济重镇也难免受损,全球的供应链更是会乱成一锅粥。 所以谁也不想第一个按下按钮。台海的现状,更像是一场高强度的战略博弈和心理拉锯战。 台湾那边也在搞实弹演习,用美制导弹回应大陆军机,展示所谓的“防卫决心”,其实不过是棋盘上的一点反应。 展望未来,两岸统一是历史大势,这一点恐怕谁也挡不住。但真正的考验在于“怎么做”和“什么时候做”。这需要极大的战略耐心。 美国这张“保护伞”能为台湾撑多久?台湾是甘心一直当这枚大国博弈的棋子,还是另有盘算?而大陆,又如何在内外的双重压力下,找到那个成本最小、收益最大的时机?
如果真的有九成台湾人不支持统一,大陆该怎么办?台湾名嘴蔡正元早就给出了答案,他
【12评论】【2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