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型关大捷根本没发生在平型关,而且战斗中还状况不断,差点让鬼子抓住机会逆风翻盘。

历史长河探秘 2025-06-30 19:12:33

平型关大捷根本没发生在平型关,而且战斗中还状况不断,差点让鬼子抓住机会逆风翻盘。 1937年7月,国军调集了八个军接近10万人,准备在大同市灵丘县附近阻击日军。八路军115师配合国军主力,从日军侧后方伏击日军,具体的地点在平型关以东的桥沟。 桥沟长约4公里,沟深从十多米到几十米不等,道路极为狭窄,最宽处仅能通过一辆卡车,简直就是华容道的翻版,是伏击日军的绝 佳地点。 当时得到的情报是,日军辎重部队会从这里经过,所以115师的三个团在拂晓之前便进入阵地,做好了伏击的准备。 9月25日,鬼子的一支辎重部队果然向桥沟进发,可等到日军辎重部队完全进入687团射程之内时,上级却依然没有下达攻击的命令。眼看辎重部队即将走出伏击圈,687团副团长田守尧果断下令开火。 遭到伏击的日军挤在狭窄的桥沟里无路可走,于是拼死突围。其中南坡的一小股敌人从我军射击死角爬上一个小山头,架起机枪扫射,混乱中田守尧被击中。 看见副团长中弹,八路军的一名机枪手杀红了眼,直接站起身来,端起捷克式轻机枪与鬼子的机枪手对射,结果双双中弹倒地。 其实,按照115师的原定计划,是位于西侧阵地的685团首先开火,谁知该团反倒成了最后发起攻击的部队。为了打响头炮,团长杨得志可以说掏空了家底,把全团的轻重机枪都集中到了担任主攻任务的地方,然后一字排开。 随着十几挺轻重机枪同时开火,一营500多人,在极短的时间内就扔光了所有手榴弹,随后举起刺 刀冲下山坡与鬼子肉搏。 鬼子虽然被打懵了,但反应还是很快,有的把汽车当成掩体还击,有的拼命冲向附近的制高点,与一营打得难解难分。此时,二营五连在连长曾先生的指挥下,连续炸毁敌军 车辆二十多辆,堵住了敌人的退路,随后展开白 刃战。 连长曾先生一个人就打死了10多个鬼子,但身边的战友也全部倒下,曾先生拉开怀里的手榴弹,撞向日军的一个三人小队。此时的战斗分两头开打,中间阵地的686团的战斗都参加了。 战斗中,团长李天佑接到师部命令,要求他必 须抢占老爷庙高地。老爷庙一段是桥沟一带的制高点,之前因为怕暴露目标,115师并没有占领这个关键的制高点。此时,被围困在沟底的日军拼命冲上山去,居高临下进行射击,给我军造成了很大的威胁。 接到命令的李天佑立刻命令距离最近的三营反复冲击高地,但战事十分焦灼,直到一营三连赶来增援,绕到老爷庙北侧高地,居高临下发起突然冲锋,打掉鬼子的机枪点,才扭转了战局,拿下老爷庙。 下午三点,687团和685团开始向中间阵地靠拢,686团也得以集中兵力消灭了残敌,老爷庙方向的战斗这才基本结束。 随着伏击区内胜局锁定,前来增援的日军只好回撤。杨得志的685团,继续向东炮池村方向追击。结果日军事先在民房中隐蔽起来,我军排头兵进村时,他们一枪不发,等大部队进入后才集中开火,685团损失惨重。 团长杨得志立即下令撤出村子,收缩战线,随后迂回包抄,攻占了附近的1886高地,居高临下地向东炮池村村内的日军展开攻击。随后687团的部分兵力也赶来加入战斗。傍晚时分才将村里的日军打退,战士们在这里发现了日军21旅团的指挥所。 这场伏击战之所以打得这么顺利,离不开杨成武独立团的增援。杨成武带着一营赶到日军必经之路一马岭的时候,鬼子其实已经先到了,而且是第九旅团的主力兵力,是杨成武的三倍有余。 杨成武知道没办法硬拼,于是把仅有的三个连分散,一连埋伏在公路两侧率先开火,三连绕后突击,二连则从右翼队隘口发起攻击。 随着主阵地战斗结束,独立团也完成阻击增援的使命,杨成武却没有撤退,而是带着刚刚赶到的二营抄了敌人后路。 四面的山头上,八路军齐吹冲锋号,鬼子眼看增援无望,纷纷逃向涞源城。独立团乘胜追击50多里,一直追杀到涞源城下,并且一鼓作气收复了县城。 晚间,战斗彻 底结束,在桥沟主战场,到处都是被击毁的卡车、弹 药、毛毯,车里还装着干粮和香烟、军大衣等物资,最后清点下来,共缴获了一万多件战利品。 整场战役歼灭的日军数量有几个版本,在老蒋的贺电中是1万,但在后来的长期宣传中,使用的数字是歼敌3000。但这两个歼敌数字,都属于战士为鼓舞士气而进行的宣传。最 为可靠的数据,其实是桥沟主战场歼敌约1000人,再加上独立团阻敌增援,歼灭300多人,歼敌总数大概是1300多人。 伤亡方面,八路军在伏击战主阵地的伤亡超过900人,独立团在阻击中伤亡大概是200人,115师此战的总伤亡人数,超过1100人。 从数据上看我们并不亏,毕竟抗战以来,由于双方装备的差距,我们的伤亡常常是日军的四五倍。所以此役很大鼓舞了我军的士气,让日军看到了我们抗 日的决心!(图文素材源自网络,侵必删!)

0 阅读:0
历史长河探秘

历史长河探秘

历史长河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