犹太人被屠杀过近400次,为什么全世界都容不下犹太人?1843年,26岁的马克思

纸短情长啊 2025-06-30 15:28:35

犹太人被屠杀过近400次,为什么全世界都容不下犹太人?1843年,26岁的马克思,就一语道破真相:犹太人的信仰就是拜金主义和唯利是图。他们的世俗信仰就是讨价还价,他们的世俗上帝就是金钱,犹太人的真正上帝是汇票,钱就是犹太人的上帝,在它面前不可能有别的神。 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犹太人与外部世界的关系,始终像油与水一般难以交融。尤其在欧洲,他们成了系统性排挤的对象。 君王们算盘打得很精,缺钱打仗时,称兄道弟地向犹太人借贷;扭过头来,又立下苛刻规矩,禁止他们拥有土地、从事手工业。 九世纪时,法兰克王国的国王干脆规定,犹太人只被允许从事放贷。这几乎是把人推进狼窝,还顺手绑住了手脚。 更甚的是,十二世纪的教皇英诺森三世规定,犹太人必须在衣服上缝上黄色布块以作区别,走在街上人人皆可羞辱。意大利威尼斯则首创了“隔都”,将他们集中隔离居住,这种做法很快在欧洲普及。 每当天灾人祸降临,犹太人总是最方便的替罪羊。十四世纪黑死病肆虐,他们被诬告在水井投毒,瑞士巴塞尔将六百多名犹太人锁进木屋活活烧死。 当然,历史的缝隙中也有过短暂的喘息。奥斯曼帝国相对宽容,苏丹的头痛病被犹太大夫治好,帝国的账本也放心交给犹太人打理。 到了十九世纪,启蒙运动的微光看似带来些许宽松,但骨子里的歧视并未改变。法国的德雷福斯案,一名犹太军官仅因血统便被构陷叛国,激起全国性的反犹狂潮。 就连犹太后裔马克思也曾尖锐地剖析自己的同胞,认为其世俗信仰就是讨价还价,世俗上帝就是金钱。这话听着刺耳,却也道出了部分实情。 就比如在二战时期,德国社会处于极端动荡和经济崩溃的边缘,通货膨胀、物资匮乏等问题严重困扰着普通民众。 可在这一背景下,部分犹太商人被指责利用经济困境谋取私利。他们通过囤积物资、哄抬物价等方式获取了不正当利益。甚至还有一些犹太资本控制的银行和金融机构通过印钞活动加剧了德国经济危机。 于是历史的矛盾与积怨,最终在二十世纪汇集成一场滔天浩劫。纳粹上台后,反犹主义被推向极致。 从剥夺工作权与公民权,到“水晶之夜”的打砸抢烧,再到隔都、集中营和毒气室,六百万犹太人被系统性地屠杀。 除了马克思的评价,黑格尔也对犹太人“不合群”的现象发表了自己的观点 黑格尔首先指出,犹太教的宗教特性是导致犹太人“不合群”的重要原因之一。 犹太教强调上帝的绝对权威和一神论,认为上帝与犹太人之间存在特殊的契约关系。这种排他性的宗教观念使得犹太人在信仰和生活方式上与其他民族形成显著差异。 例如,犹太教的律法和习俗,如安息日、饮食禁忌等,进一步强化了这种隔阂。这种宗教上的“特殊性”使得犹太人在与其他民族交往时,常常被视为“异类”。 此外,黑格尔还提到犹太人的民族性格对其“不合群”现象的影响。他认为,犹太人具有骄傲、狭隘和顽固不化的性格特点。这种性格使得他们在与其他民族交流时,缺乏开放性和包容性。 黑格尔指出,犹太人过于强调自己的血统和律法,这种民族偏见阻碍了他们对更高道德真理的认知。同时,犹太人习惯于服从权威,缺乏自由交谈和理性对话的精神。 但不论前人评价如何,现如今以色列犹太人在中东地区发生的累累恶行是不可否认的事实。昔日的被迫害者,终变成了压迫者

0 阅读:1
纸短情长啊

纸短情长啊

纸短情长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