芬太尼四宗罪?美国嘴上反毒,手上全是毒 最近,美国驻日本大使拉姆·伊曼纽尔又发

追史亦探今 2025-06-30 14:53:25

芬太尼四宗罪?美国嘴上反毒,手上全是毒 最近,美国驻日本大使拉姆·伊曼纽尔又发话了——这次不扯什么印太,也不拉拢谁围堵中国,他在社交媒体上直指中国,说中国对“芬太尼泛滥”负有责任,还煞有介事地喊话“全球联手”阻止中国“输出毒品”。 听上去像是正义使者,实则不过是老把戏——甩锅中国,绑架国际舆论,趁机再敲一笔关税战的锣。 这回,中国驻日大使没惯着他,三问直接怼上去: 第一,美国既然重视芬太尼问题,为什么不正式列管? 第二,为何放任滥用? 第三,又凭什么破坏与中国的禁毒合作? 这三问扎得准,也扎得狠。芬太尼问题,是美国自己的“瘾”,却总要拉中国出来“配毒”。连美国人自己都看不下去。 谁在毒?谁在躲? 中美两国,一个14亿人口,一个3亿出头;一个吸毒人员比例不到0.06%,一个沾染毒品的比例超过10%。2024年,美国死于芬太尼类药物的有近5万人,平均每天超百人。 这不是偶发,而是体系性崩坏——美国是全球唯一一个将大麻合法化、又放任处方药滥用的国家,然后还要扮演禁毒先锋。 讽刺吗?你看看他们那些“榜样”: 拜登的儿子吸毒成瘾,还是丑闻缠身的“第一公子”; 奥巴马年轻时公开承认“嗑过”; 加州州长在大麻合法化上跑得最快,一边摇旗呐喊“自由”,一边收税发财。 更别提美剧、电影、流行文化中把吸毒拍成“人生体验”,连Netflix都快变成《Breaking Bad》连续剧的延伸平台。 你让这种国家来谈“禁毒”,等于让酒鬼谈戒酒,还要写政策指导书。 芬太尼“锅”背后的算盘 说到底,美国怎么可能不清楚毒品的严重性? 清楚得很,所以更明白——这是一口可以随时端出来用的政治锅。 特朗普时代,芬太尼就被贴上了“中国问题”的标签。不为别的,为打压中国提供一个“合法的借口”。“我们不是打中国,我们是在反毒”——听着道貌岸然,实则是换了块遮羞布,继续加税、继续遏制。 而且,这事只要一炒作,美国舆论就能转向。你看,不是我们政府管不好,是中国在“投毒”。 事实如何,不重要;谁能被说服,才重要。 所以当中方大使提出那三问,美国答不上来也不想答。他们要的不是解毒方案,而是转移焦点的战术效果。 三件事,美国若真想解决问题,该怎么干? 第一件事,把芬太尼列为严控药物,别再靠它赚钱。 美国当年就是因为止痛药利润高,才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现在出事了,药厂也破产了,白宫还舍不得彻底封杀这些高利润处方。你一边说毒品害人,一边把“合法毒品”堆到药店和医保系统里,这不是自相矛盾是什么? 第二件事,建立流通监管体系,别再让快递和电商成为“运输线”。 全世界都知道,美国的邮政系统堪称“无检疫天堂”。多少毒品就是通过小包裹、特快邮递送到街头。连你自己海关都查不过来,你怪谁? 第三件事,别破坏中美禁毒合作机制。 2019年起,中方就将芬太尼类物质列为整类管控,还多次协助美方开展跨国调查。但问题是,美国自己签了协议又悄悄撕毁,联络点关了,合作组停了,然后反过来骂中国“不合作”。 这叫什么?典型的双标套路。 如果美国真想解决问题,三件事一件不落地做,早就有成效。但问题在于,他们不想真解决问题,他们想要的是:解决“中国”这个“问题”。 结语:毒瘾在自己,黑锅别乱甩 美国这几年的外交表现,说白了就是“攻心先攻锅”:你有发展?我扣你帽子;你有产业?我加你关税;你管得住毒?我说你投毒。 他们说中方“不合作”,但谁真正配合过?禁毒合作机制断的是谁?芬太尼在美泛滥,是中方列管不严,还是白宫监管失守? 这不是“国际问题”,这是美国自己的社会溃烂。 而一位驻外大使,不去想怎么合作解决问题,反而在社交媒体上表演“泼脏水外交”,这恐怕连普通美国选民都看不下去。 如果美国真想控制毒品泛滥: 就先别靠止痛药公司发家; 别把“吸毒合法化”当成政治正确; 更别把泼中国脏水当成禁毒主张。 是药三分毒,但有的国家——嘴比药还毒。

0 阅读:47

猜你喜欢

追史亦探今

追史亦探今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