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3年,王德民教授的恋爱宣言:结婚后没空约会,别打扰我学习!
1937年,王德民出生于河北唐山,拥有着独特的家庭背景:父亲是北京同仁医院的副院长,母亲是一位瑞士籍教师,在北京对外贸易学院任教。独特的血统赋予了他俊朗的外貌,却也让他在童年时经历过一些同龄人的排挤。但他并没有因此而气馁,反而更加努力地学习,最终在1955年考入了北京石油学院钻采系采油专业。大学期间,他不仅成绩优异,还担任班长,积极参与各种体育活动,成为校园里一颗耀眼的明星。毕业之际,学校希望他能留下任教,但他却选择前往大庆油田,投身于国家急需的石油事业。
从一名基层实习人员做起,他凭借着深厚的专业知识和勤奋努力,迅速成为油田的骨干力量。到了1963年,26岁的王德民不仅才华横溢,而且外形出众,自然吸引了不少追求者。但他一心专注于工作,对这些追求并不感冒,甚至有些厌烦。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麻烦,他公开提出了自己的恋爱条件:结婚后,他将没有时间陪伴对方游玩;同时,希望对方不要打扰他的学习和科研工作。
这些条件看似简单,实则相当严格,许多追求者望而却步。一位名叫王日英的采油指挥部统计员却并未因此放弃。她早就听说过王德民的卓越成就,并对他充满敬佩之情。一次单位联欢会上,她主动邀请王德民跳舞,两人就此结缘。王日英并非那种依赖性强的女性,她欣赏王德民的才华,也理解他的专注。随着时间的推移,王德民发现王日英与众不同,他们能够心心相印,王日英也从不干涉他的科研工作。
1964年,他们在油田的食堂举行了简单的婚礼。婚后,王德民依然保持着工作狂的习惯,每天早出晚归,一回家就投入到科研之中。王日英则默默地承担起家务,为他提供坚实的后方支持。在妻子的支持下,王德民的工作热情更加高涨。他先后研制成功了分层测试技术和偏心配产器,将大庆油田的采油效率从国际平均水平的30%大幅提高到近70%,创造了世界领先的水平。大庆油田的年产量稳定在5000万吨以上,连续27年未下降,为国家的能源安全做出了巨大贡献。
1994年,王德民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2000年退休后,他仍然继续从事石油技术的研究。2016年,国际小行星中心更是以他的名字命名了一颗小行星——“王德民星”,是对其杰出贡献的崇高认可。如今,已年过八旬的他,依然心系国家能源事业,他曾深情地说:“油田多产一滴油,国家就多一分底气。”
王日英,这位默默支持丈夫事业的妻子,虽然并非一位公众人物,但她却是王德民成功路上的重要支柱。她理解丈夫的付出,并始终给予他无条件的支持。在艰苦的油田生活环境下,她从不抱怨,默默地打理好家庭,与丈夫共同克服生活中的种种困难。他们的爱情并非浓烈的浪漫,而是相互扶持、共同进步的默契与理解。
王德民的故事,不仅仅是一个爱情故事,更是一个关于事业与家庭兼顾的真实写照,它告诉我们,在追求事业成功的道路上,拥有一个理解支持的伴侣是多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