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62年,明军猛将胡大海正在观看士兵操练,蒋英从袖子中拿出五十斤重的铁锤,将其

佳佳说史 2025-06-30 12:16:15

1362年,明军猛将胡大海正在观看士兵操练,蒋英从袖子中拿出五十斤重的铁锤,将其脑袋砸烂,一代名将就此殒命,朱元璋大怒,让李文忠率兵去追击蒋英,在杭州将其抓获,血祭胡大海,但没想,多年后,朱元璋竟然后悔了!

胡大海本是一个不识字的农家壮汉,身材魁伟,勇力过人。

1353年,当朱元璋率领最早的淮西亲信南下定远自立门户,并收编张家堡元军散兵的消息传开时,胡大海慕名投奔。

朱元璋初次见到此人,便被其英武气概所折服,当场将他与心腹徐达并论。

短短两年内,胡大海便从一卒崛起为统御一方的右翼元帅。

他的勇武与智谋在战场上屡放异彩。

在攻打和州时,胡大海自请为先锋。

他率领三千精兵,换上元军衣甲,假借犒军之名,竟兵不血刃骗开城门夺下重镇。

这份胆识令朱元璋激赏不已。

更难得的是他开阔的胸襟。

当后起之秀、年仅二十的邓愈被安排为他上司征讨皖南时,胡大海毫无怨言,倾力相助。

战功背后更显其格局。

1357年,他与邓愈刚克复徽州,便遭元末悍将杨完者率十万大军围攻。

面对强敌,胡大海指挥若定,如入无人之境般率部冲杀,竟将这支劲旅击得溃不成军。

随后又在建德大破元军,俘敌数万。

杨完者连遭重创,最终绝望自缢。

此役令胡大海威震江南。

胡大海虽出身行伍,却深敬文士。

攻下婺州后,他不遗余力为朱元璋寻访人才。

隐士朱升便是由他引荐,为朱元璋献上奠定基业的九字真言:

“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

浙东名士刘基、宋濂等“四先生”的出山,亦得益于他反复举荐。

其麾下氛围,在元末乱世中独树一帜。

1358年邓愈调离后,胡大海独掌浙东六府,成为朱元璋在东南的擎天之柱。

他兵锋所向,连克处州、信州等要地,对张士诚形成战略合围。

然而,正是在接收降军时,祸根悄然埋下。

三位勇猛的苗族将领——蒋英、刘震、李福率部归顺。

胡大海见其勇武,未及细察便委以亲卫重任,哪知三人早已暗通张士诚,潜伏军中长达两年。

胡大海光明磊落,重诺守信,却也因此被奸邪利用。

1358年诸暨之战中,张士诚遣猛将吕珍来袭。吕珍效仿关羽欲“水淹七军”,截断河流堰口。

胡大海识破计策,夜袭夺闸反淹敌营。

吕珍大败乞和,折箭为誓。

部将王恺苦劝“豺狼不可纵”,胡大海却坚持:

“折箭已盟,背信再攻,是为不义不武!”

最终放虎归山,此举虽得军心,却也暴露了性格软肋。

1362年2月7日,毒蛇终于出洞。

胡大海巡视金华防务,蒋英以观“新制弩弓”为名,将其诱往八咏楼。

途中,蒋英安排亲信钟矮子拦路喊冤,控诉蒋英暴行。

正当胡大海欲问缘由之际,蒋英猝然发难,自袖中抽出预先暗藏的铁锤,猛击其后脑!

胡大海头骨碎裂,当场气绝!

其子胡关柱、谋士王恺亦在随之爆发的叛乱中遇。

浙东栋梁瞬间倾覆,若非李文忠火速驰援平叛,东南局势恐将崩坏。

而关于长子胡三舍的悲剧,则发生在四年之前。

1358年胡大海正率军猛攻绍兴之际,胡三舍留守后方婺州。

这位年轻的将门之子,竟公然藐视朱元璋三令五申的禁酒铁律,在军营内大张旗鼓造酒。

消息飞传应天,朱元璋震怒,立即命人将胡三舍锁拿至京。

群臣无不忧惧,以胡大海手握重兵在外为由苦劝。

朱元璋不为所动,严令:

“宁使大海叛我,不可使吾法不行!”

最终将胡三舍乱刀处死。

胡大海是否肝肠寸断,史书未载,但他未曾因此动摇对朱元璋的忠诚。

1368年大明开国,朱元璋在鸡笼山建庙祭祀开国功臣。

历经洪武朝腥风血雨般的清洗,最初的功臣多有被削夺名位者,最终仅存二十一位配享者中,胡大海赫然位列第七,排在大明死后追封的“六王”之后,地位尊崇。

铁石心肠的朱元璋,每提及胡大海、廖永安、冯国用几位早逝的爱将,常常不禁落泪。

他更以胡大海生前提到的“三戒”教育子孙:不妄杀、不掠妇孺、不焚田舍。

这份追思甚至惠及了胡大海身后唯一幸存的养子胡德济。

当胡德济随徐达北伐时怯战败北,按律当斩。

徐达斩其副将以正军法,却将主将胡德济送交朱元璋。

念及其为胡大海仅存血脉,朱元璋法外施恩,贬其至陕西为都指挥使。

0 阅读:7
佳佳说史

佳佳说史

欢迎大家关注我啊,每天带大家了解历史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