彻底撕破脸了! 当地时间6月28日,伊朗方面发出强硬表态,明确禁止国际原子能机构总干事格洛西再度进入伊朗核设施并安装监控设备。伊朗方面称,在以色列所获取的相关文件中发现了其核设施的机密资料,这一发现彻底引爆了伊朗对国际原子能机构的不信任,也意味着伊朗在这轮以以冲突后,正式与该机构“撕破脸”。 其实,对格洛西及其团队的质疑早已有之。有媒体曾披露,伊朗长期怀疑国际原子能机构内部存在信息外泄现象,可能将敏感核数据泄露给美以两国。如今证据浮出水面,伊朗的担忧显然并非无的放矢。毕竟,从过去多起核科学家遇害事件中便可看出,这一切远非巧合。 自2007年阿德希尔·侯赛因普尔因毒气袭击身亡,到2020年伊朗“核武之父”法赫里扎德遭遇精准打击,核科学家频频成为暗杀目标,却一直未能查明幕后真凶。如今,再结合以色列掌握的机密资料内容,伊朗认为背后存在情报泄露的问题已经难以忽视。 原本,国际原子能机构作为全球核安全的监管机构,应以中立、公正著称。然而在伊朗问题上,该机构的表现却频频引发质疑。伊朗之所以愿意向其开放核设施,正是出于对国际规则和机构的信任;而如今,换来的却是敏感数据可能落入敌手,这种背叛感让人无法接受。用一句比喻来说,等于你把家门钥匙交给了保安,结果对方却转手交给了窃贼。 更让伊朗愤怒的是国际原子能机构的“双标”行为。在对待伊朗与以色列的核问题上,该机构态度迥异:伊朗作为《不扩散核武器条约》的签署国,长期接受严格检查,却仍遭受怀疑和袭击;而以色列虽未加入该条约,却拥有核能力,并拒绝核查。伊朗多次提议对以色列的迪莫纳核设施进行核查,却被国际原子能机构连续17次否决。这种不公平的做法,显然违背了国际监督机构应有的立场和公信力。 从更大的地缘政治角度来看,美国与以色列一直试图遏制伊朗在中东地区的影响力。国际原子能机构若在其中扮演配合角色,不可避免地会被视为美以战略的一环。美国此前已单方面退出伊核协议,并与以色列密切配合对伊朗核设施进行打击,而国际原子能机构的行为则愈发显得不再中立。 因此,伊朗此次拒绝格洛西进入核设施,既是对外泄风险的直接反制,也是对国际核监督机制偏颇行为的一次强烈抗议。这一决定不仅是出于国家安全的考量,也警示国际社会:一旦国际组织失去中立立场,被大国政治化,那么整个全球核不扩散体系都将陷入信任危机。
彻底撕破脸了! 当地时间6月28日,伊朗方面发出强硬表态,明确禁止国际原子能机构
国际万花筒
2025-06-30 11:17:41
0
阅读: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