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把张格尔押到京师凌迟,一向抠门的道光花了多大代价?竟然选择不计成本! 张格尔

香笺寄相思 2025-06-30 02:06:28

为了把张格尔押到京师凌迟,一向抠门的道光花了多大代价?竟然选择不计成本! 张格尔,原名和卓·亚海亚,是乾隆年间被清廷追杀到中亚的大和卓木卓力的孙子。这家伙可不是普通的小角色,他带着家族的仇恨长大,又在中亚混迹多年,受到英国殖民者和浩罕汗国势力的影响,满脑子想着恢复祖上在新疆的统治。嘉庆年间,清廷在新疆管得松,官员腐败,税收又重,百姓早就怨声载道。张格尔瞅准机会,多次偷偷潜回南疆煽动叛乱。到了1826年,他直接在浩罕汗国支持下,带着几万叛军攻占了喀什噶尔等地,摆明了要跟大清对着干。 道光帝听说这事,头都大了。新疆那地方可不是随便丢得起的,那是清朝的西北大门,丢了不光是面子问题,边疆安全和国家统一都得跟着抖三抖。所以,他下了死命令:不惜一切代价平叛!清廷从全国调来精锐部队,光是平叛就花了2000万两白银。这2000万两啥概念?当时国库一年收入也就4000多万两,这一下就干出去一半,够狠吧!1827年,清军总算打赢了,收复失地,还活捉了张格尔。可道光还不满足,非要把张格尔押到北京,当众凌迟处死。这是为啥? 平叛打赢了还不算完,道光帝对张格尔的恨意简直到了骨子里。他要让全国人民都看看,敢跟大清作对的下场有多惨。为此,他派了4280名精兵,专门负责押解张格尔从新疆到北京。这一路可不近,超过一万里,沿途戒备森严,配备了大量火器弹药,押解的阵仗堪称豪华。 这还不止,为了确保张格尔到北京之前不能死也不能被劫走,道光下了狠手。囚车是用特制铁皮打造的,重好几千斤,得用八匹战马拉着,里面密不透风不说,底下还放了个炭火盆,防止张格尔冻死。路上每到一座城,张格尔还得被拉出来示众,让老百姓骂他、扔他东西,搞得跟游街示威似的。 这么大的行动,钱从哪来?道光直接从皇宫里挤出来了。原本宫廷一年开支80万两,他硬是砍到不到20万两,把省下来的银子全砸到押解上。这得多大的决心啊!一个抠门到极点的皇帝,竟然舍得这么花钱,可见他对张格尔有多忌惮,对国家统一有多看重。 张格尔这人,虽然是个叛乱头子,但他的威胁还真不是吹出来的。首先,他背后有浩罕汗国撑腰,甚至还有英国殖民者的影子,这让道光不得不防。英国那时候在印度站稳脚跟,正盯着中亚和新疆呢,张格尔要是真成了气候,清朝西北边疆就得成筛子。其次,张格尔打着恢复家族统治的旗号,在南疆煽动了不少人跟着他干,这对清廷的统治是个大隐患。 再者,新疆那地方太重要了。清朝好不容易在乾隆年间把那儿收回来,设了伊犁将军府,好歹稳住了西北边疆。要是让张格尔把南疆闹独立了,整个新疆都可能保不住,连带着蒙古、西藏这些地方也得跟着乱。所以,道光眼里,张格尔不是一般的叛贼,而是动摇国本的大敌。 道光这人,天天抠抠搜搜,连自己穿的袍子破了都补着穿,宫里点灯都精打细算。可一到国家大事上,他就不含糊了。押解张格尔这事,他看重的不是个人恩怨,而是大清的江山稳不稳。凌迟张格尔,不是为了解恨,是要给那些潜在的分裂势力一个警告:谁敢乱来,这就是下场! 再说,这4280名精兵、巨额银两的投入,虽然看着夸张,但跟丢了新疆比起来,其实是小钱。道光心里有杆秤,他知道花这点钱保住边疆,比以后再打仗划算多了。这么一想,他抠门归抠门,算大账的时候还是挺明白的。 1828年初,张格尔终于被押到北京,当着道光帝的面被凌迟处死。这场面够震撼,国威也立起来了,可国库却空得叮当响。2000万两平叛,加上押解的开支,清朝财政直接被掏了个大窟窿。宫里省吃俭用,外面还得硬撑着,这日子过得真叫一个苦。 更麻烦的是,张格尔虽然死了,他带来的问题没完。英国还在边上虎视眈眈,民族矛盾也没解决,新疆的治理还是老样子。道光这次不惜代价赢了仗,却没堵住后患,后来的清朝边疆危机,其实早在这时候就埋下种子了。 回头看,道光为押解张格尔花的代价,真是惊人。4280名精兵、一万多里的押解路程、铁皮囚车、削减宫廷开支,这哪像个抠门皇帝干的事?可这背后,是他对国家统一的执念。 他不是不知道花钱多,他是怕不花这钱,国家更保不住。抠门是日常,不惜代价是大局,这俩看似矛盾,其实是道光性格里最真实的两面。

0 阅读:0
香笺寄相思

香笺寄相思

香笺寄相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