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不起,我向您道歉!”北京,陈行甲新书分享会上,一位60岁的农民工,穿着破烂,满脸都是皱纹,他站在一群大老板中间不知所措。 “我在这儿建筑工地干活的,搬钢筋,打混凝土,我是河南濮阳人。” 在北京西单图书大厦的一场新书分享会上,一位衣着朴素、背着大包小包的大叔,用一口地道河南话回答着工作人员的询问。 他就是来自河南濮阳的刘诗利,年近六十,是一名建筑工人来参加陈行甲新书分享会,他有些拘谨的站在一旁默默聆听,因为朴素的穿着让陈行甲和工作人员注意到了他。 一名记者主动上前了解这位不一般的书友,在征得对方同意拍摄后,有了一段令人感人的采访片段。 “您来自哪里,您是做什么的!”面对记者的询问,刘大哥腼腆地挠了挠头,布满老茧的手蹭了蹭衣角,露出憨厚的笑:“俺从河南濮阳来,在工地上搬钢筋、和水泥,干些力气活儿。今儿个刚好歇工,想着来书店转转,这次看到陈老师的分享会,就想来看看!” 记者闻言心中对这样一位朴素的农民大哥心生敬佩,一旁陈行甲作家在了解后赶紧上前紧紧握住这位读者,并对自己招待不周表示道歉,主动为他签名赠书,还在书上认真写下电话号码,热情拥抱并叮嘱他一定要联系。 这一幕,让不少网友感动落泪,有人感慨,大叔身处繁重体力劳动的环境,却依然保持对知识的热爱,“脚踩泥泞依然仰望星空”。也有人赞赏陈行甲,没有丝毫架子,真诚对待这位特殊读者,尽显人文关怀。 以前总觉得读书是写字楼里的事儿,现在才知道,工棚里的灯光下,书本照样能给人 “补钙”。说到底,文化平等不是挂在墙上的漂亮话,而是有人愿意蹲下来,把书轻轻塞到每一双想翻开它的手里。 当那双搬过千斤重物的手,小心翼翼捧起一本书时,我们忽然懂了:生活压弯的脊梁,会被文字重新撑直;岁月磨粗的手掌,永远握得住最温柔的诗行。 这样的热爱,比任何华丽的辞藻都动人,因为那是生命在困境里开出的花,用最朴素的姿态,惊艳所有人的目光,感动众人,只要热爱,没有什么能够阻挡。
“对不起,我向您道歉!”北京,陈行甲新书分享会上,一位60岁的农民工,穿着破烂,
静听松风吟古韵
2025-06-27 16:38:13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