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我国战略轰炸机的畅想
相信中国军迷对B-2长途奔袭伊朗核设施的作战行动都有所感触,尤其是是对防空能力欠缺的中小国家来说,都不得不考虑突然有一天被B-2穿透攻击一下是什么感受。不得不说在国际政治中弱肉强食的现象是存在的,真理在大炮的射程内是有实际效果的,那么对我们国家的战略轰炸机来说,需要考虑这方面需求因素。
其实,早几年我认为对我国来说一个中型的,起飞重量在100吨左右的兼顾战略和战术的隐形中型轰炸机对我国的实用性更强,这样100吨左右的轰炸机作战半径在3000-4000公里,可以覆盖关岛、东北亚、东南亚、印度、中亚和西亚部分;加油后可以利用巡航导弹攻击夏威夷目标,中东大部分。这样的飞机的威慑性也是非常强的,能够在数量和质量上实现均衡,研制难度也小一些,是个不错的选择。
不过,看了B-2的使用和未来世界局势的变化,认为造一架比B-2更大的战略轰炸机可能是有必要的,尤其是我国海外基地不多,地理上距离主要的竞争对手很远的情况下,一个大的战略轰炸机还是很有必要的。那么这样的战略轰炸机应该定什么样的指标呢?
从未来竞争对手来看,美国是我国主要竞争对手,但是从打仗角度来看美国的地理位置比我国要优越,它的本土远离我国,我国要攻击美国本土就需要穿透或绕过美国的多道防线,譬如走太平洋上空需要经过第一岛链、第二岛链、夏威夷才能到美国,距离在1万公里左右。如果走近一些的北极航向,则面临如何通过阿拉斯加的问题。这种地理条件下,飞机小了就难以达到目的,但是飞机大了对机场、地面维护使用等要求都很高,所以综合折中和考虑现有的技术能力,所以不能一味的大。
个人认为,200吨-220吨的最大起飞重量或许是个不错的战略轰炸机重量,这样的飞机可选太行发展起来的无加力较大涵道比发动机,也可以选择WS-15改来的无加力发动机。用太行改的发动机,希望发动机的推力能到10吨级,采用WS-15改来的发动机,希望推力能够到12吨。飞机装4台发动机,总推力40-50吨,可以推动200-220吨的轰炸机。轰炸机的作战半径可以达到6000-7000公里,这样通过类似伙伴加油(用一架轰炸机给另外一架轰炸机加油)方式实现远程攻击。
如果我们真的有200-200吨的轰炸机,那么通过空中加油,可以攻击美国西海岸,澳大利亚大部分,非洲和东欧部分,通过巡航导弹可以延伸到西欧和非洲北部,那么这将会产生全球的威慑力。
然后,既然前面是设想,那索性设想一下中轰如何来做。如果是100吨级别轰炸机,原则上可以选择双发或者四发,我觉得选择四发或许更可取,可以用4台中推的非加力版本,单台推力6-7吨,4台在25-28吨,最大起飞重量100-120吨,也是可以的,替代轰六系列也是不错的。
总之,我希望我们未来的轰炸机兼顾远近;在气动布局战略轰炸机和中型轰炸机可以类似,由此降低工程难度和风险,在载弹量和作战半径上有侧重,中轰应对高强度和高密度作战,威慑周边主要国家,重型的实现全球威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