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希贵关于AI时代学校形态的思考 核心围绕**打破传统学校结构,构建以学生为中

特级钱守旺云 2025-06-11 17:23:54

李希贵关于AI时代学校形态的思考 核心围绕**打破传统学校结构,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生态,以下是核心观点提炼: 1. 学校转型:从封闭城堡到开放社区 核心逻辑:学校需模拟真实社会场景,促进学生自然交往,培养创造性、批判性思维(AI难以替代的能力)。 实践案例: 空间设计:北京第一实验学校用长廊串联9个学习社区(人文、科学、艺术等),餐厅作为“心脏”兼具社交、学习功能。 跨龄互动:设立6个学院,打破年级壁垒,促进不同年龄学生交流。 2. 空间逻辑:从“教”到“学”的转向 关键突破: 移除讲台:改变“教师中心”空间布局,鼓励互动式学习。 灵活分区:学习社区内设独立学习区、小组研讨区、视频区,学生按需求选择空间。 多元场景:走廊、操场、餐厅均可成为学习场所,支持讨论、躺学等多样化学习姿态。 3. 空间功能:淡化固定属性,强调生长性 反“高大上”:拒绝奢华装饰,采用可书写墙面、带轮桌椅等实用设计,允许学生自主布置空间(允许“杂乱”,体现真实成长)。 多功能复用:剧场平时作体育馆,艺术教室可改实验室,空间根据需求动态调整。 低成本高效:建筑面积仅占28%,聚焦核心学习区域,避免过度装修。 4. 教育单位:从班级到个体,从群体到精准 管理单元升级: 社区取代班级:小学以100人左右的学习社区为单位,全科教师协同,设“区长”统筹成长。 个体聚焦:为每个学生建立专属成长协调中心(含家长、教师、后勤人员),家长会改为一对一沟通。 课程模块化:如“大禹治水”课程以“为病假同学录制讲解音频”为任务,驱动创造性解决问题,替代传统复述作业。 5. 治理模式:从管理到共治,激发自主 去行政化:不设纪律管理人员,通过开放空间设计(如落地玻璃、集中运动场)形成“天然督导”,减少霸凌等问题。 学生自治:学生参与社区管委会,自主制定资源使用规则(如滑板公司设备分级管理),通过校园法庭等机制实现自我治理。 AI时代的学校本质 核心目标:培养“完整的人”,而非知识容器,通过空间、课程、治理的重构,让学校成为激发创造力、适应个性化成长的生态系统。 关键理念: 建筑塑造人,空间需服务于“学会交往、学会学习、学会自我认知”。 教育从“标准化生产”转向“个性化栽培”,让每个学生在开放、灵活的环境中发现潜能。

0 阅读:0
特级钱守旺云

特级钱守旺云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