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5年,一群日本人将一位仅有17岁的小姑娘推进了漆黑的山洞中,随后,女孩下落不明,只留下了一条花头巾。
此事使人闻之落泪,小女孩仅仅17岁的年纪,本来应该前途一片光明大好,在那个如花一般的青春岁月,就该像是鸟儿一般做自己想做,思心中所想。
快快乐乐地度过自己人生中最美好的时光。
只可惜生不逢时,她出生在了战乱年代,选择担负起自己的使命,为国献身,义不容辞。当年,日本侵华战争,多少家庭被迫拆散开来,众人流离失所,民不聊生。
百姓生活在如地狱一般的水深火热中,我们的将领与军人在前线拼死搏杀,只为给后方的妇孺老小争得一线生机,可惜奈何我们兵力不足,节节败退。
尽管1945年我们凭借着顽强不屈的毅力和百折不挠的精神取得最终胜利,但回想起那段困难的岁月,每个国人无一不是热泪盈眶,似有无尽委屈要诉说。
其中,这个17岁名叫噶丽娅的小姑娘就像是英雄一般,勇敢地奉献出了自己的生命。
在她壮烈牺牲的地方,有一座雕像就如同她一般,警示着后人要共建和平,而她当时仅存的那条头巾也被挂在了雕像之上。这尊雕像也逐渐成了两国友好关系的象征。
嘎丽娅本该是一个快快乐乐自由自在,被父母疼爱的小女孩。
她的父亲出生在东北,当年跟随轰轰烈烈的闯关东队伍来到了绥芬河附近,因为地处两国交界处,就这样一来二去,他结识了他的命中所爱之人。
两个人一见如故,再见倾心,很快便投入了爱河。两人结婚后幸福美满,很快便迎来了爱的结晶,他们的女儿嘎丽娅出生了。
嘎丽娅的童年是在温暖的爱中度过的,她天生学习能力较强,环境的优越性使得她从小便学会了多门语言。彼时因为我国自身孱弱,嘎丽娅便入了俄籍。
生活一直平静的她,又懂事又乖巧。就这样时光匆匆,嘎丽娅长大了,那一年她正好17岁。
嘎丽娅的父母怎么也想不到,他们珍爱的女儿会在这个美好的年纪选择为国家奉献出自己的生命。
1945年随着第二次世界大战迎来高潮,日军接受了俄方的宣战,猖狂的他们一路北上,杀到了绥芬河附近。
日本侵略者丝毫不掩饰自己得意的嘴脸,迅速在绥芬河附近建立碉堡,并在东北抓住大量中国人,逼迫他们为日本人卖命。
铮铮铁骨,怎会这么容易就跪下膝盖!中国人不屈,日本就百般虐待,想尽了一切法子。
由于日本侵略者的猛烈进攻,如果这时候贸然发起战争的话,我们肯定结局惨不忍睹,于是这时候两国商讨出,由一个懂日语的人去往日军所在地,劝告日本侵略者投降撤兵。
嘎丽娅精通日语,她深知这是她生来的使命。她一听说这个消息,立马自告奋勇地表达自己胜任。
她生在战乱年代,从小见多了民生疾苦,她每每想到如果她生是男儿,定当像那些军人一般上战场杀敌,
]她心怀悲悯,总是期盼和平降临人间,而现在有这个机会,她毅然决然地打算前去。可是嘎丽娅的母亲知道此去凶多吉少,很可能这次就是永别。
母亲热泪从眼眶滚滚而落,也深深刺痛着嘎丽娅的心。
但是她知道嘎丽娅不会改变自己下定的决心,于是她将自己头上的头巾取下,递给女儿,她声音颤抖地跟女儿告别。“你一定要平安,带着母亲的头巾,希望它能赐予你勇气。”母亲痛苦地快要站不住,嘎丽娅又何尝不是呢?
她接过头巾,同父母相拥着告别。她满含泪水的面庞绽放出一个大大的笑容,大声说着:“父母,我一定会安全回来的!等我的好消息。”就毅然决然的走了。
只是没想到日军是何其的残忍与恶毒。当天嘎丽娅到达日军所在的山头,打算同他们好好交谈,劝他们降和,可没想到日军根本不守信用。
话还没说,他们立马将嘎丽娅和同行的两名军人拽进了山洞里,将他们虐待致死。
嘎丽娅的父母未等到嘎丽娅下山归来,便知道了日军一定残忍杀害了这个小姑娘。上山寻找,最后也只是那块不小心遗落的头巾,昭示着主人是何等的英勇无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