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歼-10B:50架“多面手”如何盘活中国空军战术体系?】 最近军迷圈热议歼-10C出口阿联酋,但别忘了咱们还有50多架歼-10B在默默撑场子。这款2013年首飞的“过渡型号”,现在看反倒像盘活战术体系的“关键拼图”。 先说歼-10B的“进化论”。相比制空截击为主的A型,B型最醒目的变化是机头雷达罩从圆钝变得扁平——这可不是整容,里面塞进了无源相控阵雷达。别看现在“无源”听着落后,当年可是让空军首次具备了多目标跟踪能力,配合新换的DSI进气道,低空突防时更不容易被雷达咬住。 挂载能力更是质的飞跃。翼尖从老旧的霹雳-8导轨换成霹雳-10E格斗弹挂架,机腹进气道两侧还加了两个重载挂点。最亮眼的是能带鹰击-91反辐射导弹,这货射程120公里,专治各种“不服”的地面雷达。当年东海防空识别区刚划设时,歼-10B就靠这手绝活,让周边国家的预警机不敢太嚣张。 不过和歼-10C比,B型确实像“半成品”。C型换上有源相控阵雷达,探测距离多出50公里,还能同时引导6枚霹雳-15中距弹。B型的无源雷达虽然够用,但抗干扰能力差半截,就像从智能手机倒退回功能机——能打电话,但刷不了抖音。 那这50多架歼-10B该咋办?其实定位早明确了:专业防空压制机。现代空战讲究“踹门”,先敲掉对方雷达站、防空导弹,再派轰炸机洗地。歼-10B挂鹰击-91反辐射导弹,配合歼-16D电子战机,活脱脱就是空中“拆迁队”。巴基斯坦空军看了都眼红,他们的“枭龙”Block3虽然也有源相控阵,但没歼-10B这大体格,挂不了重型反辐射弹。 未来升级空间也不小。现在传说要换新型氮化镓雷达,这玩意儿功率更大,抗干扰更强,说不定还能兼容霹雳-17超远程弹。要是再加个保形油箱,航程能奔4000公里去,直接从东海飞到关岛转一圈。不过最实在的改法,可能是学歼-10C加装分布式光电系统,让飞行员戴着VR头盔就能“看穿”机身,格斗时更占便宜。 说到底,歼-10B就像空军里的“工具人”,不抢歼-20的风头,也不和歼-16比载弹量,但真要干脏活累活,还得靠它打头阵。当年设计时埋下的升级伏笔,现在看都是远见——毕竟在体系作战时代,专业防空压制机的价值,不比五代机低多少。
歼-20绝对是经过了实战,只是没有报道出来而已。之前在珠海航展第一次见到歼-2
【1评论】【3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