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7年,何叔衡的妻子连生3女,族人纷纷劝道:“快纳个妾吧,大才子总不能无后。”他抱着小女儿怒吼:“谁说我会断后!” 婚后日子清苦,袁少娥操持家务,把何家老小照顾得妥妥帖帖。何叔衡整日埋头读书,她就默默在一旁添灯油、送饭菜。有人笑她是“木头媳妇”,她也不恼,只说:“他读他的书,我做我的活,挺好。”直到何叔衡要去长沙求学,族人都骂他“抛家舍业”,袁少娥却把攒了许久的铜板塞进丈夫手里:“放心去,家里有我。” 三个女儿相继出生,乡间闲言碎语就没断过。“生不出儿子,娶媳妇有啥用?”“何家门楣要断在女人手里咯!”每次听到这些话,何叔衡都气得脸色铁青。那天族老们又来劝纳妾,他直接把女儿举过头顶:“我女儿聪明伶俐,读书识字不比男子差!往后她们能顶半边天,这就是我的‘后’!” 袁少娥躲在灶房抹眼泪,不知是感动还是委屈。她想起生大女儿时难产,何叔衡守在床边两天两夜,握着她的手说“咱们不生了”;想起二女儿生病,丈夫背着她走几十里山路找大夫;更想起小女儿牙牙学语时,丈夫把她放在膝头,教她念“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后来何叔衡投身革命,离家越来越远。袁少娥一个人撑起整个家,白天种地,夜里纺纱,还要防着反动派上门找麻烦。她把丈夫寄来的书信藏在鞋底,想他的时候就偷偷拿出来,虽然认不得字,却能一遍遍摩挲信纸的纹路。 女儿们渐渐长大,在父亲的影响下,个个都有主见。大女儿参加妇女解放运动,二女儿跟着老师读书,小女儿学着帮母亲干活,还说以后要像父亲一样“干大事”。 1935年,何叔衡壮烈牺牲的消息传来,袁少娥抱着丈夫留下的旧长衫,三天三夜没合眼。但她没倒下,反而挺直了腰板,把女儿们叫到跟前:“你们爹走了,可他教的道理不能忘。女子照样能活得顶天立地!” 多年后,人们提起何叔衡,总会说起他那句“谁说我会断后”——他的“后”,是冲破封建枷锁的女儿,是千千万万觉醒的女性,更是一个崭新的时代。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袁隆平和华国锋最后一次见面,握手半小时没松开,临别华赠4字“华老,我来看您了
【18评论】【34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