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22年,安南40万人造反,满朝文武人员无一响应。唐玄宗大怒,在殿中破口大骂。

平南 2025-05-27 19:02:05

722年,安南40万人造反,满朝文武人员无一响应。唐玄宗大怒,在殿中破口大骂。 就在这时,一名太监站了起来,说道:“陛下,老奴愿前去平乱。”唐玄宗高兴地问道:“你要多少兵马?”太监答道:“一兵不入!”

安南传来急报,当地豪酋梅叔鸾联合林邑、真腊等国,纠集四十万人马造反,自称“黑帝”,攻陷安南都护府。

唐玄宗李隆基坐在龙椅上,看着满朝文武大臣个个低头缩脖,气得摔了奏折:“朕养你们这帮人,就是让你们在危难时装哑巴吗?”

这时,殿角传来一声沙哑却坚定的回应:“老奴愿往平叛!”众人转头望去,说话的是个头发花白的老太监,名叫杨思勖。

但谁又能想到他的人生,从开场就是一出惨剧,他本姓苏,生于广东廉江的罗州土司家族。

父亲苏历是岭南部落首领,母亲陈氏出身雷州豪门,这桩联姻本是为了巩固两家对岭南的统治。

654年出生的他,本该继承父亲的权柄,却在6岁那年遭遇灭族之祸,朝廷以“谋反”罪名剿灭苏氏,年幼的杨思勖被阉割后送进长安内侍省,成了宦官杨氏的养子。

可深宫里的日子并不好过,其他太监嘲笑他带着岭南口音,宫女们嫌他眼神阴鸷。

但杨思勖默默练就了一身本事,白天跟着禁军偷学刀法,晚上在灯下研读兵书。

五十多年深宫生涯,把他磨成了个“人形兵器”,臂力绝人,能挽三百斤弓,活脱脱太监里的项羽。

707年,太子李重俊发动政变,率兵攻打玄武门,唐中宗吓得腿软时,53岁的杨思勖单骑杀出,一刀劈死叛军先锋野乎利。

没曾想这一刀不仅救了皇帝,更砍开了他的仕途,连升五级当上银青光禄大夫,成了皇帝跟前红人。

三年后韦皇后毒杀唐中宗,杨思勖果断押宝李隆基,唐隆政变当夜,他带着三百死士撞开太极宫侧门,亲手砍了韦后的亲信。

事后论功行赏,李隆基给他封了右监门卫将军,要知道这可是正三品武官,破了太宗定下“宦官不逾三品”的祖制。

722年,唐朝为运送岭南荔枝,强征民夫累死无数,梅叔鸾借机造反,四十万人把安南搅得天翻地覆。

正在危机时刻,杨思勖不要中原兵马,反而在岭南招募十万山民,只因这些兵熟悉气候地形,比北方士卒更能打。

在那之后,他们沿着东汉马援南征的旧路,翻山越岭直插叛军老巢,当唐军突然出现在万安城下时,梅叔鸾的四十万大军还在百里外布防。

活捉梅叔鸾后,杨思勖当众剥了他的脸皮,尸体堆成“京观”,叛军望风而逃,三个月就被平定。

值得一提的是,此等兵法在后来屡试不爽,镇压五溪蛮族,斩首三万,邕州之战,把俘虏头皮当战利品等等。

而他所带领的军队有一个特点,那就是安静,实际上不是纪律好,而是士兵们被吓得不敢说话。

开元年间四次南征,他为朝廷拓地千里,从没动过拥兵自重的念头,晚年唐玄宗要给他修豪宅,他婉拒说:“老奴住宫里守着陛下就好。”

740年,86岁的他死在长安翊善里宅院,唐玄宗追封骠骑大将军,配享皇家太庙。

虽说这个结局看似风光,但却暗藏苦涩,在他死后二十年,“安史之乱”爆发,唐朝由盛转衰,再没出现过能镇住场子的武将,不论是健全人还是太监。

信息来源:《旧唐书·宦官传》、《新唐书·杨思勖传》

0 阅读:852

评论列表

学法张三

学法张三

5
2025-05-28 18:14

这是练过葵花宝典的,不一般。

宁波好小子

宁波好小子

2
2025-05-29 00:38

安史之乱755年爆发,缺少历史常识……

猜你喜欢

平南

平南

人笑比庭中树,一日秋风一日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