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起来,前几年还在流行争谁家的电机、电池是自研,现在好像讲的人慢慢少了。
正常情况下,应该怎么看待“自研”呢?
对车企来说,看的是能否降本,看的是能否稳定产业链。比如理想自研特殊材料,让上游供应链降价,或者有的车企自研电机,为保供也会采购第三方产品。
对用户来说,看的是“自研”能否带来额外优势。比如性能比Tier1提供的更强,例如V8s电机,不自研很难同时满足功率扭矩、体积与成本的要求,例如比亚迪的10C兆瓦闪充,当然弗迪自己本身就是Tier1。
为什么要赋予“自研”一层神秘面纱呢?
主机厂的核心能力,是产品定义。车企投入资源,研发新技术满足产品需求,本来是再正常不过的事。
我们该赞赏的是,不论供应商还是主机厂,经过不懈努力,突破自己的能力边界,都值得鼓励。鼓励的是创新精神,是不畏困难的勇气,而不是“自研”本身。纠结“自研纯度”,本身是一种非黑即白的破防行为。
都是中国公司,你进步,我进步,都是我们在进步,不是么?
天下英雄出我辈
问一下大家,有没有什么办法可以强行洗白黑煤炭,我家煤炭能洗白吗?好发愁哦,在线等,挺急的,[滑稽笑][滑稽笑][滑稽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