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7年9月,首次下野的蒋介石回到故乡溪口。为维持开销,他开口向浙江省政府借款十万元。未曾想,时任浙江省主席的周凤岐竟破口大骂蒋介石,称其已经下野,凭什么拿钱。 蒋介石抵达南京北郊时,江面浮起淡薄春雾,政坛巨浪却已在余波中激荡。 四月十二日清晨的清剿行动割裂了此前勉强维系的合作,四月十六日,武汉国民政府通电宣布免去国民革命军总司令职务,旧日枭雄旋即被推向局外。 李宗仁与汪精卫表面联袂,实则互相掣肘,只因桂系握有成建制的新式部队,在中央权力真空出现的瞬间,李宗仁把握先机。 蒋介石虽然暂失军政身份,却依旧把部队部署在津浦铁路要冲,以抵御北洋残部为名维持影响力,为日后重新布局争取时间。 八月十三日,李宗仁高调通电支持汪精卫,蒋介石遂公开“引退”,赴日躲避风头。 蒋介石第一次以“引退”之名辞去国民革命军总司令职务后,悄然离开政坛焦点,返回浙江奉化溪口故乡。 表面看是归隐田园,实则是一次主动调整,观察局势的沉潜阶段。 北伐尚未彻底结束,国民党内部却已出现权力裂变,南京的政治中枢正被桂系主导的特别委员会强势把控。蒋介石虽然暂时退场,但他深知自己在党内尚未完全边缘化,借此回乡,也有重新结盟、恢复声望的意图。 然而归乡不等于安逸,溪口虽是蒋家的祖居之地,却并无雄厚财力支撑他一人一随从长期栖居。 党职已失,军饷中断,日常开销捉襟见肘。 蒋介石身边旧部也陷入窘境,连普通的事务性支出都无法保障,在困顿之下,他决定向浙江省政府借款十万元度日。这笔款项在当时虽不算巨额,但对刚刚下野、身处风口浪尖的蒋来说,已是一种政治上极为微妙的请求。 出人意料的是,浙江省政府对此请求不仅未予支持,反而爆出一场难堪风波。 时任浙江省主席周凤岐曾是北伐期间的副总司令,亦是蒋提拔重用之人。 本该因私情照顾,结果却出言不逊,拒绝拨款,并当面对蒋破口大骂:“你已经下野,已是闲人一个,凭什么向政府要钱?”话语间毫不掩饰蔑视与愤懑。这一番羞辱让蒋介石颜面尽失,在亲信之间也传为暗讽。 也正是从此时起,蒋对原有政坛同僚的信任开始松动。 他意识到仅靠旧情与党内资历已难以维系权力根基,必须重新寻找能主导局势的突破口。这段被羞辱的经历未能压垮蒋,反倒成为他蓄势待发的重要心理转折。 此时,汪精卫原本寄望张发奎麾下第二方面军自江西东进,从武昌迂回到南京,以挟军事威势稳住新中央。八月初,南昌城头突现枪声,起义举火照亮赣水两岸,张发奎急调回粤平乱,汪精卫的算盘就此落空。 李宗仁随即赶往九江,与孙科、谭延闿等在此暂避的政要密谈,提议组建能涵盖宁汉沪三方势力的新领导机构。 众人心知汪氏威望骤减,纷纷响应桂系号召,希望借由“特别委员会”收束溃散的党政系统。 九月中旬,南京总统府西侧新贴出的榜单列出三十二名委员,特别委员会正式挂牌。 职责分流看似周到,实权却尽落桂军双雄李宗仁、白崇禧之手。政务委员胡汉民、蔡元培名义居前,却需事事听命;军事委员程潜列首,麾下第六军早被裁撤,仅余名声可用。 何应钦尝试扩编第一军,提拔刘峙、顾祝同,意图自成一系,依旧未能影响桂系对中央的掌控。 南京街头张挂的红底白字标语宣示“统一”,坊间却私下以“桂系内阁”相称。 唐生智在两湖根深蒂固,自视为汪精卫最后的军事依凭。桂系忙于龙潭阵地与北洋军阀恶战时,他率湖北部队高举反对特别委员会的旗号挺进安徽。 此举触痛李宗仁利益,十月,西征军沿江疾进。 第七军与第十七军从滁县、全椒一道向合肥、安庆扑去,程潜部借道芜湖侧袭,唐部仓促迎击,阵线顷刻崩散。 武汉失守,唐在长江轮船微弱汽笛声中远遁日本。 翌年一月,桂系兵分两路挥师湘境,叶开鑫倒戈并未扰乱节奏,长沙紧接易手,何键受命主持湖南,程潜失去利用价值后被软禁于武汉郊外。 桂系势力膨胀之余,党内屡现不安。 北伐线告捷后,何应钦夺得徐州,战事暂停,中央委员陆续回沪,蒋介石自东京返国,与汪精卫商议重开中央全会,借议事程序削弱桂系。 决定传出,南京戒严司令贺耀祖成为关键枢纽。 贺与朱绍良、刘峙为日本士官同期,与蒋保持私谊,对桂系一味独断已心生不满。 他先暗令留守南京的桂系卫队换防汉口,又调本部第二师入城接防,迅速稳固都城防线,再赴上海面见蒋介石,承诺保障中央委员安全入京。 贺耀祖随后发电邀会,各地委员相继抵达,蒋介石抢先入住幕府山麓的小楼,汪精卫亦随即至京。 会议准备期间,桂系借广州工人起义之事弹劾汪精卫与顾孟余等,试图阻止其列席。处理委员资格的谈话会以于右任为首,裁定汪可暂缓参会,余人部分停权。 表面纷争不断,会议进程却按蒋介石的时间表推进。 二月四日,国民党二届四中全会在雨花台畔召开,议程迅速通过:恢复蒋介石国民革命军总司令职;重设中央政治会议并由蒋兼任主席;新设军事委员会仍由蒋主持。 李宗仁、白崇禧无奈接受改组,特别委员会被降格为“非常时期的临时安排”,历史使命仓促终结。
1927年9月,首次下野的蒋介石回到故乡溪口。为维持开销,他开口向浙江省政府借款
不急不躁文史
2025-05-25 21:50:50
0
阅读: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