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5月25日,外媒爆出震撼消息:阿塞拜疆将采购40架枭龙战机,合同金额高达42亿美元。这一数字远超此前枭龙战机的单价纪录(Block3版本约7000万美元),更让外界震惊的是,阿塞拜疆GDP不足800亿美元,军费仅30多亿美元,这笔交易是否真能落地?
枭龙战机的“惊艳”源自印巴空战的实战表现。5月初的冲突中,巴基斯坦空军用枭龙Block2版本发射CM-400AKG导弹,精准摧毁印度引以为傲的S-400防空系统。同时,Block3版本挂载霹雳-15E导弹,在180公里外击落印度“阵风”,直接打掉法国军贸神话。外媒分析,枭龙的制空、反辐射与对地攻击三重能力,使其成为中小国家对抗俄制/美制装备体系的“性价比之王”。
但42亿美元的订单存疑。以伊拉克为例,枭龙Block3报价仅6000万美元/架,即便阿塞拜疆要求升级配套,总价也应控制在28亿美元以内。更现实的方案是混合采购:16架Block3(7000万美元/架)搭配24架Block2(2500万美元/架),总价约18.4亿美元,更符合阿塞拜疆的财政能力。此外,巴基斯坦库存的Block1战机(2500万美元/架)若升级后转售,成本还能进一步压缩。
阿塞拜疆的真正野心在于绑定中国军事体系。枭龙战机配备的有源相控阵雷达、霹雳-15E导弹和CM-400AKG,需依赖中国技术维护与弹药供应。一旦采购40架,阿塞拜疆空军将彻底依赖中国产业链,未来15年难有转向余地。相比之下,印度虽斥资88亿美元购入18架“阵风”,但俄制苏-30MKI仍是其空中主力,而阿塞拜疆的40架枭龙将直接成为国家战略支柱。
这场交易背后,是中俄军贸格局的激烈碰撞。俄罗斯曾垄断高加索军火市场,如今中国以枭龙战机+国产导弹的组合,打破传统垄断。若阿塞拜疆最终完成采购,不仅将彻底压制亚美尼亚(后者依赖印度阿卡什防空系统),更可能引发新一轮军备竞赛——土耳其、尼日利亚等国已对枭龙表现跃跃欲试。
枭龙战机的42亿美元订单,既是中小国家寻求战略平衡的赌注,也是中国军贸弯道超车的信号。但能否兑现承诺,还得看阿塞拜疆的口袋和巴基斯坦的诚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