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2年,八路军神枪手遭叛徒出卖,被日军包围,只剩一颗子弹,这时,他很为难:是打叛徒,还是打日军?然而,出人意料的是,他做出的举动令人佩服 1942年11月,上百名日军将马鞍山团团包围,如果不知情的,还以为这山上有什么重要人物。但实际上,马鞍山上只有30余名八路军,其中还有不少伤员,这样一个山头,为何会让日军出动大批人马呢?原因就在于这上面有一个让日军闻风丧胆的神枪手,王凤麟。 王凤麟,黑龙江牡丹江人,父辈都是靠山生活的猎户,他的父亲更是十里八乡有名的猎手,曾经独自在山林中打死一只豹子。虎父无犬子,王凤麟自小就跟在父亲身后,父亲端着大猎枪,他便扛着小猎枪。别人家的孩子在玩泥巴,他就在玩猎枪。等到8岁的时候,王凤麟已经可以跟着父亲一起上山打猎了。 或许是因为长年累月的积累,又或许是王凤麟于这一方面确实有天分,亦或是两者兼而有之。到了20岁的时候,他凭借百发百中的枪法,成为了有名的神枪手。只要是他视线中的目标,都逃不出他的枪口。 九一八事变后,为了保家卫国,王凤麟加入东北抗联,并在同年加入了中国共青团。 因枪法出众,王凤麟被团长吴瑞林看中,两人经过一番较量后,吴瑞林彻底见识到他的本事,当即向上级打报告,把王凤麟调到自己的队伍。 也因这一手枪法,王凤麟在军中一路高升,甚至获得到俄罗斯学习的机会。七七事变后,他又立刻回国奔赴前线战场,为军队培养出一批神枪手。 他带着这支“神枪队”南征北战,在民间和敌军中颇有名气。顺理成章的,王凤麟也成了敌军的眼中钉、肉中刺,时时刻刻都想着将他铲除,不过一直没有找到机会。 然而人有失手,马有失蹄。1941年10月,王凤麟带领队伍前往张店车站附近执行任务。本身是万无一失的,但中途遭到叛徒泄密,遭到日伪军队围攻。虽然在战士们的奋力搏杀下,很快歼灭了敌军,可王凤麟在战斗中为了掩护战友,不幸被流弹击中。更糟糕的是,因当时的医疗条件有限,王凤麟右腿不幸感染,为了不让伤情蔓延,只能选择截肢。 1942年,部队需要转移,虽然王凤麟在经过治疗后,不仅能够借助一根拐棍行动自如,还在当年11月的一场战役中,单枪匹马击毙100余名日军。但为了不给部队添麻烦,再加上上级考虑到他的身体情况,最终决定让他留在马鞍山养伤。 然而,叛徒唐耘得知部队从马鞍山转移,只剩王凤麟这几十个人留在山上后,他竭力向日军“推销”马鞍山的重要性,以及着重述说王凤麟的“危害程度”,最终说动日军派出上百人来围攻马鞍山,于是便有了开头那一幕。 日军的来袭在王凤麟等人的意料之内,但没想到来得这么快。此时马鞍山上还有许多未来得及撤退的老百姓,为了这些老板姓,王凤麟等人也不能退! 马鞍山易守难攻,王凤麟安排一部分八路战士护送老乡们从后山撤退,剩下的战士则依靠地形地势上的优势,设路障、布陷阱,利用制高点进行狙击。光是王凤麟一个人,就击毙了五十多名日军。日军恼羞成怒,不仅加大增援,甚至派了两架轰炸机对马鞍山进行轰炸。 此时山上连同王凤麟在内,只剩二十八名八路军战士。面对此情此景,这二十八位战士丝毫不惧,他们将每一颗子弹都落到实处,王凤麟更是将最后一颗子弹精准射进日军指挥官的头颅,完成了从军生涯的最后使命。 马鞍山一战,我军三十余名战士尽数牺牲,他们用顽强的精神,保护百姓,捍卫心中的信念,他们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1941年,一个日军少将带了4个随从外出游玩,谁知却被新四军发现行踪,新四军旅长
【3评论】【13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