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4年,张爱萍将军到酒泉某基地视察,突然,他发现有10多名背着斜挎包的战士站

柳烟绕古堤 2025-05-25 10:05:48

1964年,张爱萍将军到酒泉某基地视察,突然,他发现有10多名背着斜挎包的战士站在不远处,张将军上前搭话,战士们的几句话入耳,他顿时火冒三丈! 1964年盛夏,西北戈壁,烈日炎炎,黄沙扑面。张爱萍将军作为国防科委副主任,来到了酒泉某基地视察工作。 这是我国最前沿的导弹试验场之一,承担着无数保密而艰巨的国防任务。基地地处荒漠,远离人烟,条件极其艰苦,但将士们依然坚守在第一线,为新中国的航天事业默默奉献。 那天中午,视察结束后,基地安排张将军在科研大楼的接待室小憩。屋内简陋,唯有几张老式铁椅和一台已经“哒哒”响的电风扇——那是特意从指挥部临时借来的。 张将军向来不讲排场,坐下喝了一口温水,略作休息后便走出屋子,想随意看看周边环境。 刚出门,太阳一股热浪般扑面而来。他抬头一看,远处站着十来个年轻士兵,背着斜挎包,一动不动地站在院墙外的沙地上。 那地方没一棵树影儿,战士们个个汗流浃背,有人嘴唇干裂得脱了皮,有人脖子和手臂晒得蜕了皮,一副筋疲力尽却不敢靠近的模样。 张将军心头一紧,疾步走上前去。他年近六旬,腿脚虽不再轻快,却目光犀利,一下就看出了问题。“你们是干啥的?怎么站这儿晒着?部队有人管你们不成?” 一名战士腼腆地低头回答:“报告首长,我们是三号区的哨兵,今天来服务社领物资。那边领导说首长在基地,不让我们进去,怕影响您休息,我们就在这儿等。” 张将军一听,脸立马沉了下来:“从三号区?那得几十公里!你们走了多久?” “我们昨晚十一点集合,今早五点出发的,步行过来的,来回不让用车……”战士的语气尽量平静,却掩饰不住疲惫和委屈。 张将军听得火冒三丈。他望着这些晒得脱皮的年轻面孔,内心翻江倒海。他心疼极了,这些娃儿多大? 也就十八九岁,正是人生最阳光的时候,却顶着四十多度的高温行军几十公里,就为了几件生活用品。他转身朝警卫员喊道:“把服务社的主任给我找来!” 不多会儿,基地服务社的赵主任便气喘吁吁赶到,满头大汗,嘴里还在赔笑:“首长,首长,这都是误会,是我安排不当,您别生气……” “我不光是生气,我是心痛!” 张将军怒斥道,“你看看这些战士,这是误会能解释的?几十公里高温行军,就为了点日常用品?就因为我在基地,就不许人家进屋歇一歇?你是干啥吃的?” 赵主任噤若寒蝉,连连点头赔不是。张将军挥挥手让他站到一旁,随即又把随行的政委、后勤处长叫到跟前。 “我问你们一个问题,科研楼里有多少间办公室安了电风扇?” “呃……大概……十来间,给几个高级工程师和领导配了……”政委低声答道。 “战士住的连队宿舍呢?” “……没有。” 张将军眼神凌厉如刀:“那我再问你们,基地是不是刚批下来一个三十万的项目,要在主楼前修纪念亭?” 两人面面相觑,不敢隐瞒,只好点头承认。 “荒唐!”张将军一拍桌子,“纪念亭?现在纪念谁?你我都还活着!让子孙来纪念才合适。你们倒好,工程师吹电风扇,战士喝咸水、走几十里路取物资。你们这是忘本了!” 众人不敢出声,空气凝固一般。张将军的怒火不是虚饰的,他在战争中摸爬滚打几十年,深知前线战士的苦。他声音洪亮地说道:“我告诉你们,这三十万,不准再花在纪念亭上了!” 大家愣住了,不明所以。 张将军站起身,坚定地说:“这笔钱,拨给后勤处,立即启动水厂建设。要让战士们在戈壁滩也能喝上水!这才是真纪念!” 这话一出,众人无不动容。张将军转头看着那群战士,语气缓了下来:“娃娃们,你们受苦了。但记住,只要我张爱萍在,你们的苦不会白吃。” 一位战士眼圈红了,小声说:“谢谢将军,我们不怕吃苦,就是……就是想喝口水。” 一句话,说得张将军鼻子发酸。他拍拍战士的肩:“水,咱很快就能有!不准再喝那带咸味的苦井水了!” 事后,张将军不仅亲自督办水厂建设,还要求基地全面改善战士生活设施:加装电风扇、增加淡水供应、建立物资直供制度。 几个月后,酒泉基地的第一瓶“战地水”出炉,战士们终于喝上了那口带着甜味的清凉水。一位士兵悄悄地在水瓶底刻下几个字:“张将军送的水,甜在心里头。”

0 阅读:1
柳烟绕古堤

柳烟绕古堤

若果你也偏爱于文字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