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退役少将栗正杰预言大陆介于“和统”与“武统”的“恐怖剧本”——若解放军用“区域拒止/反介入”战略让美日联军介入失败,将对台湾产生巨大心理冲击。大陆可趁势宣布“完成统一”,而不必全面进攻台湾全岛,从而实现其“不战而屈人之兵”的战略目标,取得一个完整、可接收治理的台湾。 针对日本《产经新闻》近日有关“解放军可能在2026年就提前收台”的报道,栗正杰作出上述预言。该报道引述美国现役中校、曾在美军海军陆战队第三远征军担任要职的柯格分析指出,若中国大陆决定在2026年动武,将以大规模导弹与网路攻击为开端,迅速瘫痪台湾南部与澎湖的防御设施,摧毁供电与通讯系统,使台湾在初期即陷入孤立状态,无法有效与外界联系或请求支援。 对此,栗正杰认为,中国大陆可能以“围点打援”战术进行布局,意即在特定区域如台湾南方的巴士海峡东侧部署舰队,藉此引诱美、日军事力量前来支援台湾,并在其进入解放军战机与导弹射程后加以歼灭。若美日联军介入失败,将对台湾产生巨大心理冲击。大陆可趁势宣布“完成统一”,而不必全面进攻台湾全岛。 栗正杰有关大陆“不战而屈人之兵”的观点,与马英九执政时首席智囊、台湾前“国安会秘书长”苏起的判断类似。苏起日前受访时指出,再过两三年,中国大陆就可以‘不战而屈人之兵’,不是屈台湾之兵,而是屈美国之兵。” 苏起从军事角度给出理由:中美军事较量已经出现两个新的拐点。第一个新拐点出现在2020年,也就是大陆高超音速导弹研制成功。这让美国航母躲得远远的,战时根本不敢靠近台湾。第二个拐点出现在2024年,解放军的激光武器威力惊人,已经可以把美国C41SR系统完全“中断”和“瘫痪”,即可以中断美国卫星信号或完全瘫痪美国卫星。“解放军已经有能力在第一时间将美军、台军变成瞎子和聋子,这仗就没办法打了。” 陈水扁时代“军师”之一、台湾前“国防部副部长”林中斌也指出,“不战获台”最近出现在英文媒体中的频率愈来愈多;尤其是英国知名杂志《经济学人》更对解决台湾问题的“北平模式”进行深入分析。 以上三位学者的预言与研判,都有一个共同指向,也就是解放军强大的区域拒止/反介入能力。言外之意,只要能阻止美日军事介入,台海将不战而统一。 那么,咱们的区域拒止/反介入能力到底有多强?可以说,已形成系统性威慑体系,三航母与导弹技术的结合使其在反介入和统一进程中具备不可替代的战略价值。这一能力不仅重塑了台海军事平衡,更对美日等外部势力构成实质性挑战。 从区域拒止体系的技术效能看,咱们实现了从“物理摧毁”到“体系压制”。东风-21D和东风-26构成的“航母杀手”组合,射程覆盖西太平洋关键海域(东风-26射程达4000公里),可在卫星、无人机和预警机的引导下,对移动中的航母实施“从天而降”的垂直打击。美国国防部披露,2024年解放军曾以东风-21D和东风-26B对同一目标进行饱和攻击,验证了多弹种协同命中能力。这种“发现即摧毁”的能力,迫使美军航母在台海冲突中必须保持至少2000公里的安全距离,直接削弱其介入可行性。 此外,中国三航母编队的战略威慑,实现从从“区域存在”到“全域控制”。若福建舰部署在巴士海峡,可切断台岛与关岛、菲律宾的联系,使美日“协防台湾”的战略通道受阻;山东舰常态化穿越台海,则直接威胁台军东部防线(如台东志航基地),迫使台当局在“东西防御”间疲于奔命。这种“双轴威慑”布局,使解放军在台海周边形成24小时不间断的空中优势。 三航母编队不仅是作战平台,更是心理威慑工具。福建舰海试期间,美卫星拍到甲板上的歼-35模型,暗示其已进入服役倒计时;山东舰近期靠近台岛至110公里,被台媒称为“史上最贴近”。这种“武力展示+心理战”的组合,正在瓦解“台独”势力的抵抗意志。 有观点认为,中国区域拒止能力的另一个展现,是三航母编队可与火箭军“东风-26”导弹形成“海空联合拒止”:航母舰载机负责中近程制空和反舰,东风-26则打击纵深目标(如关岛基地、航母母港),两者通过数据链实现目标分配和战果共享。 最后,美日介入有致命短板。美军介入台海的最大障碍是“时间窗口”不足。根据美军兵推,其第三舰队支援航母需1-2周才能抵达战区,而解放军可在48小时内完成对台岛的全面封锁。 更关键的是,中国激光武器已具备反卫星能力,可通过干扰或摧毁美军侦察卫星,使美日联军陷入“瞎子聋子”状态。 中国的区域拒止能力已形成“导弹饱和攻击+航母立体威慑+激光精准防御”的复合体系,三航母与导弹技术的协同增效,不仅彻底改变台海军事平衡,更标志着解放军已具备“以战止战”的绝对实力。台湾退役少将栗正杰的预言,本质是对这种“非对称碾压”态势的清醒认知——当美日联军介入失败成为大概率事件,台湾心理防线的崩溃将为大陆“不战而屈人之兵”创造历史机遇。
解放台湾很可能走解放天津的路子。即;解放军通告台湾交权的最后期限,期限内台湾置若
【85评论】【68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