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6年唐山大地震前,专家预测,河北可能会发生地震,青龙县一把手冉广岐得知后,力排众议,把青龙县47万民众疏离到室外生活,全县男女老少日不闭户,夜不内宿,他说:“如果预测不准,我承担一切后果,宁愿丢掉我的乌纱帽,这47万人我也一定要保下。” 那是一个普通夏夜,河北青龙县的百姓们睡得正香,突然村里的喇叭响了:“快起来,地震可能要来,大家赶紧撤到室外!”47万人被紧急叫醒,老老小小拖家带口,满心疑惑地离开温暖的家。县委书记冉广岐顶着巨大压力,力排众议,拍板决定全县疏散。他掷地有声地说:“如果预测错了,我承担一切后果,哪怕丢了乌纱帽,也要保住这47万人的命!” 1976年7月14日,国家地震局在唐山开了一次会,专家们讨论了华北地区可能发生地震的情况。京津组组长汪成民提出,唐山一带可能会有六级以上地震,但这意见没被采纳,证据不够,大家觉得不能贸然预警。可汪成民不放心,私下把这消息透露给了几个人。青龙县地震办主任王春青听后坐不住了,连夜赶回县里,向冉广岐汇报。冉广岐一听就紧张起来,青龙县地处地震带,历史上也不是没震过。最近县里还出现了怪事:河水浑浊,鱼儿乱跳,老鼠满街跑。这些迹象让他心里敲起了鼓。 冉广岐不是个拍脑袋决定的人。他当县委书记后,一直重视防震减灾,还自学了不少地震知识。他知道,地震预测不是百分百准,但生命无价,宁可小心过头,也不能拿百姓的命开玩笑。于是,他召集县领导小组开会,商量怎么办。会上意见分成两派,有人说预测不准,疏散会引起恐慌,还影响经济;有人担心万一没震,上级追责怎么办。冉广岐站出来,语气坚定:“责任我来扛!不疏散,地震真来了,那就是天大的罪过。”他的态度感染了大家,会议最终通过了疏散决定。 1976年7月25日,青龙县开始行动。全县47万人被要求离开家,到室外安全地带住下。学校停了课,工厂停了工,街上搭起了一片片帐篷。冉广岐带着人骑自行车跑遍全县,检查安置点,确保大家有地方住、有饭吃。百姓们虽然不情愿,但看他这么上心,也就配合了。有人睡在帐篷里翻来覆去,担心地震真来;有人觉得这是在瞎折腾,嘴里嘀咕不停。可冉广岐一直给大家打气:“安全第一,宁可信其有。” 日子一天天过去,7月26日、27日,地震还没来。群众开始躁动,有人质疑:“是不是搞错了?还得在外面熬多久?”冉广岐心里也打鼓,但他咬牙坚持:“再等等,保命要紧。”终于,7月28日凌晨3点42分,大地猛地晃起来,巨响震天动地。唐山大地震来了!唐山市区一片废墟,24万多人丧生,16万多人重伤。而青龙县因为提前疏散,47万人几乎无一伤亡,只有位老人因心脏病去世,7300多间房倒塌成了唯一的损失。 这场灾难让全国震惊。唐山大地震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最惨烈的自然灾害之一,可青龙县却创造了奇迹。这全靠冉广岐的果断和全县上下的齐心协力。震后,他没歇着,马上组织重建,修房子、修路,带着大家恢复生活。百姓们也攒足劲头干活,虽然损失不少,但命保住了,谁不庆幸当初听了县委的话? 冉广岐的事迹传开后,名声大噪。1996年,联合国还给他发了纪念章,表彰他在地震中的贡献。可他从不觉得自己多了不起,总说:“这是大家一块儿努力的结果,我只是尽了党员干部的本分。”他一辈子都在为人民操心,1988年离休后定居保定,晚年还关心着国家大事。2023年1月25日,他因病去世,享年96岁。
万万没想到美国商务部刚刚突然宣布:5月22日,美国商务部刚刚突然宣布
【30评论】【45点赞】
omxz
……可他从不觉得自己有多了不起,也不敢觉得自己有多了不起……
这样
冉书记,青龙人民记得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