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有个中统特务头目名叫叶秀峰,他把足足2700多根金条交给儿子,让儿子带去台湾,没想到儿子所乘的“太平轮”竟然沉没,儿子和金条也沉入大海。叶秀峰得知眼前一黑,差点晕倒。
那年寒冬的上海外滩,码头上挤满了拖家带口逃难的百姓。
叶秀峰裹紧貂皮大衣站在"太平轮"甲板上,看着儿子叶诚章抱着五个贴红标的樟木箱,突然想起三年前接手中统局时那句"要钱还是要命"的抉择。
这个留美归来的特务头子不会想到,自己精心策划的逃亡计划,竟会因为一艘船的失误,让半辈子搜刮的财富永远沉入东海。
"这可是党国最后的家底!"叶秀峰扯着嗓子朝儿子喊,手里的翡翠扳指磕在黄铜栏杆上发出脆响。
他特意选了头等舱,虽说整艘船塞了上千号人,连救生艇都用麻袋装煤块压着,但头等舱乘客名单上赫然列着山西王阎锡山的侄子、东北军元老的遗孀,还有中央银行押运银元的卫队。
叶秀峰摸着装满金条的箱子,盘算着到了台湾怎么把金子兑成美钞。
这艘从美国买来的豪华客轮此刻像头垂死的巨兽,船长为赶在宵禁前出港,关掉了所有航行灯。
23点45分,当"太平轮"撞上满载煤炭的"建元轮"时,正在餐厅吃年夜饭的乘客们还没反应过来,船身已倾斜45度。
叶诚章抱着金条箱在走廊狂奔,突然被断裂的钢梁砸中,箱子里的金条像瀑布般倾泻进海里。
三小时后,赶来救援的澳洲军舰只捞起38条人命。叶秀峰在南京办公室听到消息时,手里正攥着儿子最后发来的电报:"父勿念,金已存入基隆银行。"
这个平日里连办公室茶叶都要掺沙子的铁公鸡,竟破天荒批了二十根金条的打捞费。可惜潜水队折腾月余,只捞起几件泡烂的西装。
要说叶秀峰怎么混到特务头子位置,还得从十年前那场"较场口血案"说起。1946年2月,他带着中统特务冲进政协会议现场,木棍扫翻了周恩来带来的民主人士。
那天他踩着《新华日报》头版走过长街,皮鞋跟碾碎了"反内战"三个字。徐恩曾就是在他策划的"贪污举报信"事件中下台的,后来徐妻在菜市场卖菜时,还常被熟人戳着脊梁骨骂"贪官婆娘"。
接手中统那年叶秀峰发现,局里账本比他家祖传的矿脉图还复杂,前任局长徐恩曾搞走私赚得盆满钵满,临走前在办公室暗格里留了五根金条。
叶秀峰把金条熔了重铸成麻将牌,逢年过节就拉着手下打"金条麻将"——胡了牌就能拿真金条。结果半年时间,能干的特务跑得比逃荒的还快,剩下都是些连枪栓都擦不干净的酒囊饭袋。
1948年秋,解放军饮马长江的消息传来时,叶秀峰正蹲在仓库里点数。十年间他倒卖日伪资产、克扣特务津贴、私吞美国援助药品,攒下的金条塞满了五个保险柜。
最绝的是他发明的"阴阳账本",给蒋介石看的账目写着"经费不足",实际每年往香港汇丰银行存两百万美元。有次会计不小心把真账本当废纸卖了,叶秀峰直接把人捆在黄浦江边的铁驳船上冻了三天。
沉船事件三个月后,叶秀峰灰溜溜逃到台湾。曾经叱咤风云的特务头子,如今连个正经办公室都没有。
蒋介石把中统和军统合并成"政治行动委员会",他这个过气局长只能挂着个虚名。有次去阳明山开会,蒋介石的侍卫看到他中山装肘部打着补丁,差点没认出这位"党国元老"。
晚年的叶秀峰蜗居在台北郊区,每天黎明就拄着拐杖去海边。邻居小孩常见个驼背老头对着大海喃喃自语:"两千七...两千七..."
直到1990年他去世那天,台北的报纸头条还写着:"中统末代局长叶秀峰病逝,死前仍在追问沉船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