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8年,国民党高官陈尔晋和一位珠宝商之女结婚后没多久,他就发现妻子常常早出晚归,形迹十分可疑,他偷偷跟踪,原来妻子所说的打麻将是根本就是谎话,她经常偷偷和一群人去一个破旧的洋楼!
那年深秋的南京城,法租界霞飞路17号的雕花铁门内,珍珠耳钉的清脆碰撞声惊动了整条街的暗哨。
黄埔军校最年轻的炮兵教官陈尔晋,正握着妻子王曼霞的手,把玩她耳垂上那枚刻着红星的珍珠耳钉。
谁能想到,这枚价值连城的珠宝,竟是中共地下党最精密的情报接头信物?
舞池里旋转的素色旗袍像片飘动的云彩,陈尔晋盯着王曼霞发梢的珍珠发卡,突然想起三个月前在军统局看到的绝密档案:北平女师大才女、珠宝商千金、蒋委员长亲批的"特别保护对象"。
此刻她正踮脚给某位军政要员整理领结,纤纤玉指在对方衣领上轻扫的瞬间,袖口闪过一道金属光泽——那是微型密码本的厚度。
"陈队长,该敬酒了。"副官的提醒惊醒了陈尔晋。他端起酒杯走向舞池中央,目光却死死锁定妻子与某位中将交握的手掌。
当王曼霞"不慎"将香槟泼在那人裤腿时,趁众人忙乱之际,她已把沾着口红的纸巾塞进水晶烟灰缸——这是他们约定的二级警报信号。
这场看似寻常的社交灾难,让陈尔晋彻底着了魔。
他开始像研究日军布防图般剖析妻子行踪:每周三固定出现在圣三一堂做礼拜,实则与圣约翰大学地下党接头;每月15号去百乐门跳舞,皮鞋跟藏着微型胶卷;就连打麻将时,她总把"碰"喊成"红旗",把"杠"说成"长征"。
"曼霞啊,你这'十三幺'打得比日军轰炸还精准。"某次牌局上,陈尔晋故意把牌推倒,顺势摸走她藏在旗袍暗袋里的怀表。
表盖内侧的微雕让他瞳孔骤缩——那是延安新华广播电台的呼号频率。当晚,他翻出压在箱底的《红星照耀中国》英文原版,发现夹着的半张油印小报,正与怀表密码严丝合缝。
这对"假鸳鸯"的谍战大戏,在1941年达到高潮。当陈尔晋发现妻子孕期仍坚持夜行时,跟踪至法租界一栋爬满常春藤的洋楼。
透过二楼窗帘缝隙,他看见妻子正用口红在镜面书写:"青瓷计划需提前启动"。而梳妆台抽屉里,整整齐齐码着印有"蒋中正赠"的军事会议文件,每张边缘都剪成锯齿状——这是他们发明的边角密码。
"你究竟在为谁工作?"某个暴雨夜,陈尔晋举着手枪冲进书房。王曼霞不慌不忙摘下珍珠项链,将滚落的珠子排成北斗七星形状:"陈大队长不如猜猜,这七颗珍珠代表什么?"
当陈尔晋突然意识到这是黄埔军校第六期学员的方位暗号时,窗外传来三长两短的敲门声——他们的接头暗号。
1949年4月的某个清晨,怀胎八月的王曼霞握着发报机走进外滩十六铺码头。当她把密码本塞进婴儿提篮时,卖栀子花的老妪突然转身:"同志,青瓷该换釉料了。"
这句话让王曼霞浑身发冷——这是组织暴露的死亡暗语。她转身撞见三十双锃亮的黑皮鞋,特务们举着的正是她上周刚丢弃的怀表。
在龙华监狱潮湿的牢房里,军统少将毛森亲自提审:"陈太太不如说说,珍珠耳钉里藏着几根金条?"王曼霞抚摸着隆起的腹部轻笑:"比金条珍贵的是这个。"
她掀起衣襟,露出用酱油画的腹部地图——那是浦东沿江布防图的微缩版。当特务们举着放大镜凑近时,她突然咬碎藏在牙缝里的氰化物胶囊。
5月19日清晨,宋公园刑场的梧桐树上还沾着露水。陈尔晋搀扶着即将临盆的妻子,突然哼起婚礼上的《玫瑰人生》。
当枪声响起时,王曼霞腹中胎儿踢破羊水溅在青石板上,五分钟后,这个带着硝烟味的新生儿被塞进奶妈怀中,成为唯一幸存的"烈士遗孤"。
2019年清明,86岁的陈冠宁颤巍巍抚摸着父母墓碑上的弹痕:"这颗红星是妈妈缝在婚纱衬里的,这颗子弹是爸爸留给我的满月礼。"
墓前摆放的白玫瑰上,系着1949年那枚染血的珍珠耳钉——如今它成了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的镇馆之宝,玻璃展柜上的说明牌写着:这对革命伉俪用生命践行了入党誓言,他们用三十八年人生诠释了什么叫"把最后一颗子弹留给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