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巴空战证明了歼36的思路完全正确,我军准确的认识到了未来空战的趋势! 其实从歼-20取消机炮那时候起,咱们就已经看透了——超视距空战才是王道,近身狗斗早晚得成历史。没想到这么快,印巴空战就用实实在在的战果给咱们的思路盖了个大红章。 先说歼-20,当年它把机炮一拆,好多人不理解:没了机炮,万一敌机近身咋办?结果现在看来,这步棋太超前了。现代空战拼的是“眼睛”和“拳头”——雷达看得远、导弹打得远,根本不给对手近身机会。就像这次印巴空战,双方战机压根没照面,全靠雷达和导弹在百公里外互殴。巴基斯坦的歼-10C用霹雳-15在160公里外击落印度“阵风”,直接把“超视距时代”给砸实了。 到了歼-36,咱们更是把超视距这条路走到极致。这哥们儿干脆把侧弹仓都取消了,彻底断了近距格斗的念想。但它的主弹仓和两个副弹仓能装下12枚导弹,中间弹仓塞4枚射程400公里的霹雳-17,两边副弹仓各挂4枚霹雳-15,光自己就能形成“远近结合”的火力网。你想想,一架歼-36的导弹数量顶得上两个歼-20编队,这火力密度谁吃得消? 更绝的是歼-36的气动布局。它用了飞翼式设计,虽然机动性比不上传统战机,但隐身性和载弹量直接拉满。这么大的弹仓,不光能装导弹,未来还能塞高超音速的霹雳-21。这玩意儿要是装上,歼-36真能做到“千里之外取敌首级”,把超视距空战的距离直接从百公里级拉到千公里级。 印巴空战还暴露了一个关键点:体系化作战才是核心。巴基斯坦这次能6:0碾压印度,靠的不只是歼-10C和霹雳-15,还有预警机、地面雷达和无人机的协同。预警机先发现目标,地面雷达接力引导,战机发射导弹后,其他平台继续提供制导,这就是“A锁B射C导”的精髓。歼-36天生就是为这种体系设计的——它的大航程和强大数据链能力,能轻松整合无人机群,一架歼-36带十几架无人僚机,每架无人机再挂几枚导弹,这火力密度直接翻倍,相当于一个移动的空中导弹库。 再看看印度那边,他们的“阵风”虽然也装了流星空空导弹,但射程也就150公里,还得靠战机自己持续照射目标。碰上霹雳-15这种双脉冲发动机、发射后不管的导弹,根本占不到便宜。更要命的是,印度各型战机和预警机的数据链不兼容,空情传递慢半拍,等他们锁定目标,巴基斯坦的导弹早飞过来了。 现在全球空军都在盯着印巴空战的结果。欧洲的“台风”、美国的F-35还在琢磨怎么提升超视距能力,咱们的歼-36已经把这条路走通了。未来空战就是拼谁能先发现、先开火、先命中,谁能把体系协同玩得更溜。歼-36的出现,不只是一架战机的突破,而是把空战规则重新写了一遍——以后空战不再是单机对抗,而是体系与体系的博弈,是超视距火力网与数据链的较量。 说白了,印巴空战就是个试金石,把咱们的思路验证得明明白白。歼-36的设计不是拍脑袋想出来的,是实打实从实战需求里抠出来的。未来台海、南海要是有啥风吹草动,这种“超视距+体系化”的组合,就是咱们手里的王牌。那些还抱着“狗斗”不放的国家,该醒醒了——空战的游戏规则,早就变了。
一旦开战,美军800架战机直扑中国,解放军该如何应对?这么说吧,美国真敢这么干,
【18评论】【15点赞】
饿了就吃
别胡说八道。20有机炮。只有傻子才狗斗,不意味着不需要近距离自卫武器以备不时之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