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少女巴特曼,因臀部长得很“突出”,被人骗到英国,扒光衣服关进笼子让人参观。在她死后,她的遗体还被做成标本,在博物馆展览了200多年。 在19世纪初的伦敦,皮卡迪利广场上,一个铁笼子成了众人围观的焦点。里面站着一位非洲少女,皮肤黝黑,臀部异常突出,引来阵阵惊叹和嘲笑。她叫萨拉·巴特曼,来自南非科伊桑部落,本以为出国能赚点钱回家,却不知这是个陷阱。被骗到英国后,她被扒光衣服关进笼子,像动物一样展览,死后遗体还被做成标本,在博物馆摆了200多年。 萨拉·巴特曼1789年出生在南非东开普省加姆图斯河附近,是科伊桑部落戈纳夸亚群的一员。那时候,科伊桑人靠放牧牛群过日子,生活简单却自给自足。可好景不长,1652年荷兰东印度公司在开普敦建了据点,殖民者一来,科伊桑人的土地被抢,日子越来越不好过。到了萨拉小时候,部落已经衰落得不行。她两岁丧母,父亲是个赶牛人,后来也去世了。青少年时期,她嫁给一个鼓手,生了个孩子,可惜孩子没活多久。16岁那年,丈夫在跟荷兰殖民者的冲突中被杀,她彻底成了孤家寡人。 孤苦伶仃的萨拉被卖给商人彼得·威廉·塞萨尔,带到开普敦,成了他兄弟家的仆人。在那儿,她被改名叫“萨拉杰”,每天干活累得要死。因为她有脂肪臀症,臀部特别突出,在科伊桑文化里这是美的象征,可在殖民者眼里却成了奇葩。1810年,英国船医威廉·邓洛普看中了她,跟亨德里克·塞萨尔合伙忽悠她去欧洲,说是做仆人还能表演,五年后带钱回家。萨拉不认识字,稀里糊涂就上了船,哪知道这一去就是万劫不复。 到了伦敦,萨拉压根没做啥仆人,而是被塞进皮卡迪利广场埃及厅的铁笼子展览。笼子只有60厘米高,她得蜷着身子,衣服被扒得几乎不剩啥,亨德里克牵着链子让她表演,观众看了就乐。她被叫做“霍屯督维纳斯”,这名字既是侮辱,也是对她身体的嘲弄。1810年11月,废奴组织非洲协会看不下去了,把邓洛普和塞萨尔告上法庭,说他们非法拘禁萨拉。可法庭上,萨拉被教好说辞,说自己是自愿来的,还拿了钱。没证据,官司输了,展览照样继续。 1814年,伦敦观众看腻了,萨拉被卖到法国,落在一个驯兽师手里。在巴黎,她被带去私人派对,穿得跟没穿似的给贵族们看,有人甚至拿尺子量她身子,当她是怪物。1815年12月29日,她倒在巴黎街头死了,年仅26岁。可这还没完,法国科学家乔治·居维叶拿她的遗体开刀,研究她的臀部和器官,想证明啥种族优劣的歪理。之后,她的骨头和器官被摆进巴黎人类博物馆,展览了整整200多年。 萨拉的悲剧不是她一个人的事儿,而是殖民时代种族歧视的缩影。那时候,欧洲人仗着枪炮到处抢地盘,把非洲人当玩意儿看,萨拉就是受害者之一。她被骗、被辱、被展览,连死了都没尊严,这种事儿搁谁身上都得觉得心寒。20世纪后,她的遭遇慢慢被人关注。1981年,美国学者斯蒂芬·杰伊·古尔德写了本书,揭了这段黑历史,批判那些伪科学。1994年,南非推翻种族隔离,曼德拉上台后,正式跟法国要回萨拉的遗体。 法国那边一开始还不乐意,有人觉得遗体是“科学财富”,可更多人觉得这是历史错误,得还回去。经过好几年扯皮,2002年3月6日,法国议会终于同意。5月3日,萨拉的遗体装进箱子运回开普敦,军方还派人盯着,生怕出岔子。8月4日,开普敦搞了个“献给萨拉的花朵”仪式,8月9日是南非妇女节,她的葬礼在东开普省汉基镇举行,1.5万人来了。总统塔博·姆贝基说她是“民族之祖母”,墓地也被定为国家遗产。这是对她迟来的尊重,也是对那段屈辱历史的正视。 从萨拉的故事看,殖民者那套剥削压迫的玩法,真是把人性糟蹋得一塌糊涂。她一个普通非洲少女,就因为长得“突出”,就被骗到国外当展览品,死后还不得安宁。这事儿搁咱们中国眼里,就是典型的帝国主义欺负人,跟当年八国联军祸害咱们差不多。她的事儿告诉咱们,尊重人权不是空话,得实打实做到。今天的中国,讲平等、讲尊严,跟当年萨拉受的罪是完全反着来的。她的遭遇也提醒咱们,历史不能忘,得吸取教训,别让这种悲剧再发生。
非洲少女巴特曼,因臀部长得很“突出”,被人骗到英国,扒光衣服关进笼子让人参观。在
蕊蕊聊过去
2025-05-22 18:41:34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