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4年,我军的一名排长在山中巡逻,突然遇到三名解放军战士向他走来,并向他打招

诸葛利剑 2025-05-22 18:35:31

1984年,我军的一名排长在山中巡逻,突然遇到三名解放军战士向他走来,并向他打招呼,但他感觉有些不对劲,便突然大喊:“缴枪不杀! 李海欣,1962年8月生在河南临颍县一个普普通通的农民家里。他爸李银秀是个共产主义的老实人,家里不富裕,但教孩子做人得正直,要有责任心。李海欣从小听革命故事长大,心里早就种下了当兵报国的种子。小时候在村里上学,他学习好,性格也好,老师同学都喜欢他。8岁那年,村里有个孤寡老人杨恩妮生病了,走不动也说不了话。李海欣主动去照顾她,天天帮着打扫、做饭、洗衣服。有回老人想吃苹果,又没法说,他愣是通过画画猜出来,跑10里路到集市买回来,老人感动得直点头。这事儿在村里传开了,大家都夸这小子有心。 1981年,18岁的李海欣赶上国家征兵,二话不说就报名参军了。他带着一股子热血进了部队,训练起来不要命,射击、战术、野外生存样样拿手。没多久,他就从普通兵升到班长,带着战友啃硬骨头,领导和兄弟们都服他。1983年,他入了党,信念更坚定了,觉得自己这辈子就是要为国为民干点啥。 1984年初,李海欣调到云南边防部队,当上了代理排长。那时候中越边境正乱着,越军老搞小动作,边防压力大得不行。他带着小分队在山里巡逻,地形烂,天气糟,还得随时防着敌人的冷枪。他要求自己和战士都得打起十二分精神,巡逻路线摸得门儿清,哪块地可能藏人他都了然于胸。他这人带兵有股亲劲儿,跟战士们一块吃S苦、一块扛,弟兄们都信他。 那年夏天,他在山里巡逻时碰上一件怪事。前面来了三个穿解放军制服的人,慢悠悠走过来,还跟他打招呼。他眯着眼一看,军装太新了,肩章有点怪,靴子也没泥,像没走过山路。他心里咯噔一下,边境情报早就说过,越军特工爱冒充我军混进来。他不动声色问了几句,对方支支吾吾,说是后勤部队的,可番号对不上。他故意转身试探,那三人还唱起了老掉牙的军歌,唱得跟背课文似的。 李海欣立马明白咋回事了,抄起步枪就吼:“举手,缴枪不杀!”那三人一慌,想跑,他果断开枪撂倒了仨。检查一看,果然是越军特工,身上还带着证件和地图。这事儿干得漂亮,防线保住了,他也给部队攒下了宝贵经验。 同年5月,李海欣接到命令,带14个战士守142高地。这地方在松毛岭,卡着那拉通道,是边防的命门。三面都是敌军,地势险得要命,越军炮火没日没夜地轰。战士们白天挤在猫耳洞里,晚上轮流放哨,水得背一公里去取,一天就吃两顿饭。李海欣自己带头扛,晚上查岗,白天替人值班,还老鼓舞大伙,说苦点累点都是为国守家。 7月12日凌晨,越军一个加强连摸上来,三面夹击,想偷袭高地。李海欣靠夜视装备发现了动静,立马指挥大家进阵地。敌人靠近时,他让战士们把手榴弹捆一块扔出去,炸得敌军乱了套。接着用步枪和机枪扫,再加上后方炮火,第一波攻势被打退了。 可越军不死心,又调了十倍兵力猛扑。南边敌人冲近了,他带人用手榴弹又炸一轮。东北方向有二十多个敌人突破进来,他派五个人迎上去,在堑壕里干掉十个。西边敌人再冲,他亲自带队用冲锋枪扫,干掉八个,还引爆了地雷,把敌人逼退。 战斗打到白热化,一发炮弹在他旁边炸了,弹片打穿他右胸,血哗哗流。战友想给他包扎,他硬推开,说别管他,先干敌军。他忍着痛爬到爆破点,按下地雷按钮,又炸翻一片敌军。可他伤太重,意识都模糊了,还发现左边敌人又上来了。他喘着气对战友杨国跃说,阵地不能丢,拼到最后也得守住,别给祖国丢脸。 他拼着最后一口气爬向另一个爆破点,刚要按按钮,越军的炸药扔了过来,他当场牺牲。那一刻,战友们红了眼,杨国跃接过指挥,带着剩下的人死守到援军来。142高地保住了,敌军死了上百人。战后,他被追授“战斗英雄”,高地也改名叫“李海欣高地”。 李海欣这人,没啥花里胡哨的,就是实打实的军人。他从小到大都带着一股子正气,干啥都认真,关键时候豁得出去。他在边境的日子,苦是真苦,险是真险,可他愣是用命守住了那片土。他的故事不是他一个人的,是那会儿无数边防兵的缩影。他们没啥大话,就是默默干,拿命换和平。 现在想想,他那声“缴枪不杀”,喊出了警惕,也喊出了担当。142高地的血战,更是让人看到啥叫军人骨气。咱今天能安安稳稳过日子,不就是靠这些人不怕死地扛着吗? 李海欣的故事,看完心里是不是有点沉甸甸的?从山里识破敌人的机敏,到高地上拼到最后一口气,他的选择让人既敬佩又感慨。你咋看他的事迹?有没有哪一幕特别打动你?欢迎在评论区聊聊,咱们一块儿缅怀这英雄,也说说咋把这精神传下去。

0 阅读:0

猜你喜欢

诸葛利剑

诸葛利剑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