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4日,德国新总理莫茨第一次公开发表对华战略!他用的词儿很巧妙,叫做战略上去风险! 潜台词就是他认为中国是一个风险,实则玩的还是老一套"中国威胁论"的把戏,明里暗里把中国定性成风险源头。 就这点意思,过去两国之间有合作矛盾并不明显,因为德国跟咱们中国一样,也是利用出口来赚钱。 那时候德国靠造高档汽车、精密机械这些高端货,和中国的中低端制造业形成互补,大家各赚各的钱。 尤其是汽车这一块,德国车企在中国市场那叫一个吃香,宝马、奔驰、奥迪满大街跑,赚得那叫一个盆满钵满。 但这几年情况变了,中国制造业跟开了挂似的往上冲,尤其是电动汽车领域,直接给德国来了个"降维打击"。 您想想,曾经满大街的德国车,现在慢慢被比亚迪、蔚来这些中国电动车挤地盘,德国车企能不着急吗? 据统计,中国电动车在欧洲市场的份额这两年蹭蹭往上涨,2023年都快占到10%了,德国汽车工业可是感受到了实实在在的压力,这心里头能不慌吗? 莫茨这所谓的"去风险",说白了就是国内产业竞争压力太大,想找个由头转移矛盾。 而且啊,西方国家现在好像进入了一个怪圈,一看中国发展得好,就各种眼红,各种挑刺,好像不跟中国找点茬,就显不出自己"政治正确"似的。 但中国制造业能有今天,靠的是千千万万工人的汗水,是无数工程师的日夜钻研,是全产业链的拼搏奋斗,可不是靠耍嘴皮子就能打压得了的。 再说了,所谓"战略去风险"根本站不住脚。中德经济早就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了。德国的巴斯夫、西门子这些大企业,在中国都有大把的投资和业务,每年赚的钱比在本土还多。 要是真按莫茨这套路来,把中国当成风险,那这些德国企业怎么办?难不成要自己断自己的财路? 不过话说回来,西方国家现在对华强硬姿态越来越多,咱们也得把心态放正。 别老想着人家能对咱们多友好,国际竞争就是这么残酷,有合作也有冲突,这很正常。 咱们现在要做的,就是放下对"友好"的执念,该竞争就竞争,该斗争就斗争,不能因为别人说两句闲话,就动摇咱们崛起的步伐。 就像咱们的华为,被美国打压成那样,不还是咬着牙搞出了自己的芯片?事实证明,压力越大,咱们的动力越足,越能逼出真本事。 最后咱得给德国新总理提个醒,玩"中国威胁论"那套老把戏,不仅解决不了国内问题,还会伤了中德合作的根基。 真要是想让德国更安全,更应该多想想怎么提升自己的产业竞争力,怎么和中国互补共赢,而不是跟着别人瞎起哄,把好好的合作关系搞砸了。
欧洲决定暂不重启中欧之间的经济协议谈判,维持对中国的制裁,这其实是预料之中的事情
【2评论】【4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