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系统提示词是怎么来的?打个比方,就像从小到大你妈管你一样—她根据不同阶段(吃

琴瑟和影视 2025-05-21 10:46:37

这些系统提示词是怎么来的?打个比方,就像从小到大你妈管你一样—她根据不同阶段(吃饭、学习、外出)制定不同“家规”,不断打磨和调整,保证你既安全又能成长。大模型的系统提示也是如此: 第一,需求梳理 产品团队、安全团队和研究团队先明确场景(写作、编程、检索、合规等)要模型具备哪些“家规”:拒绝违法内容、保持专业风格、调用工具方式等等。 第二,手工设计初稿 专家根据这些需求,编写出第一版长文规则集(系统提示)。这就像家规手册的初稿,告诉模型“哪些事情能做、哪些绝不能碰”。 第三,A/B测试 把不同版本的系统提示内测给小范围用户和模型,通过对比输出质量,筛选效果最好的规则。 第四,红队攻击(Red Team) 安全团队“当坏人”试图绕过规则,找出漏洞,再把漏洞反馈给产品团队,补充新条款,固化到提示里。 第五,用户反馈与迭代 上线后,监控真实对话中的偏差和错误,用数据和用户意见持续优化、细化系统提示,版本不断演进。 第六,MCP+动态更新 对于工具调用部分,放在 MCP服务器集中管理,Prompt 里只留“拉取最新定义”的指令,让维护更灵活、不必重写整份提示。 结果就是,一个条理清晰、层层把关、随时可测可控的“长篇规则集”,支撑起大模型行为控制。

0 阅读:1
琴瑟和影视

琴瑟和影视

欢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