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想理解《道德经》,一定要知道老子在说什么,你连老子在说什么都不知道,可想而知你

三棱心爱文学 2025-05-21 09:11:21

要想理解《道德经》,一定要知道老子在说什么,你连老子在说什么都不知道,可想而知你的理解根本就不在那个逻辑上,俗话说就是“驴头不对马嘴”。 我在以前的文章中多次表达过这个观点:有99%的学习者连“道”的具体所指都不没有搞明白。今天我再讲一个“柔弱胜刚强”,来证明我的观点。刚才看到许多朋友在讨论这句话,争论什么“一个柔弱的小孩子能打过一个刚强的汉子”云云……这就是典型的不知道老子“柔弱胜刚强”这句话在说什么。 这里的“柔弱”和“刚强”,指的是思维和做事的方法,是“实践之道”,而不是一个柔弱的个体(或组织)和刚强的个体(组织)。比如“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取的就是水的“几于道”的思维、做事的方法,不是说的水的全部。有人争论水还能带来毁灭和伤害呢,水能带来灾难,那是水的“不几于道”的品性,老子没有提倡这种“实践之道”,这就叫“去彼取此”。 一个人也有这样的两面性:柔弱之道和刚强之道——老子的结论是“柔弱之道胜刚强之道”。这并不意味着刚强之道就一点用处也没有,你打我左脸我就把右脸也迎上去?非也,你打我一拳,我就要你小命。这在国际关系中就是:我绝不开第一枪,但你也绝对没有开第二枪的机会。但是“刚强之道”并不是基本国策,基本国策是:大邦者下流,天下之牝,天下之交也;牝恒以静胜牡,以静为下……这就叫“柔弱胜刚强”,这样的外交策略就能够“把朋友搞得多多的”。 所以,“柔弱胜刚强”是“道”,不是“术”,更不是一种“现象”或“规律”。搞清老子在说什么,你才能正确理解《道德经》的精髓,才能在实践中运用。所以,要想真懂《道德经》,还得关注【三棱心】。

0 阅读:0
三棱心爱文学

三棱心爱文学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