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我把老太太熬走了,她的房就是我的了。”1965年,法国一位47岁律师,结识了一位体弱多病的90岁孤寡老太,他欣然与老太太签订了“以房养老”的协议。但万万没想到,这个决定让他后悔终生。 故事的主角是珍妮·路易丝·卡尔芒,1875年出生在法国阿尔勒镇。她家基因好,爹活到93岁,妈活到86岁,哥活到97岁。珍妮自己更是牛,活到122岁,成了人类有记录以来最长寿的人。她90岁那年,碰上了47岁的律师安德烈-弗朗索瓦·拉弗雷。这俩人签了个“viager”协议,也就是咱们说的“以房养老”。规则很简单:拉弗雷每个月给珍妮2500法郎,差不多500美元,一直付到她去世那天,房子就归他。 拉弗雷当时算盘打得响:老太太90岁了,身体又不好,估计撑不了几年。他算了算,付个几年钱,房子到手,稳赚不赔。这房子在阿尔勒镇,位置不错,值不少钱。1965年那会儿,人的平均寿命也就70多岁,90岁已经算高龄中的高龄了。他觉得自己这买卖做得太聪明。 可现实给了他一记响亮的耳光。珍妮不仅没几年就走人,反而越活越精神。70年代过去了,她100岁了,还在;80年代过去了,她110岁了,还活着。拉弗雷每个月老老实实掏钱,眼睁睁看着自己的“投资”越砸越多。他本来想着顶多付个三五年,结果这笔账算了整整30年。 珍妮这老太太可不是普通人。她113岁时,被认证为全球最长寿的人,媒体争着采访她。她还挺会聊,说自己长寿的秘诀是“橄榄油、巧克力和多笑”。她甚至提到年轻时见过画家梵高,说他“邋遢又没礼貌”。这老太太身体虽然弱,但精神头足得很,活得比谁都硬朗。 拉弗雷呢?熬到1995年,77岁时得了癌症,走人了。他活着的时候,付了30年钱,总共90万法郎,差不多是房子价值的2倍。他死了以后,他老婆还得接着付,直到1997年珍妮去世。这房子最后是到手了,可拉弗雷一家付出的代价太大了,算下来完全是赔本买卖。 这事儿在法国传得挺广,大家都拿它当笑话讲。有人觉得拉弗雷活该,谁让他贪心;也有人说他挺仗义,毕竟30年没赖账,换别人早跑了。这协议是合法签的,拉弗雷也没法反悔,只能硬着头皮认。珍妮这边呢,人家活到122岁,成了传奇,谁也没想到她能这么能熬。 这故事听着挺接地气,跟咱们平时聊天的段子似的,但背后其实挺有嚼头。你说拉弗雷贪吗?有点儿,可他也没干啥违法的事儿,就是低估了老太太的命硬。这“以房养老”的买卖,本来是法国挺常见的一种交易方式,结果在他这儿翻了车。珍妮也没故意坑人,她就是天生能活,基因摆在那儿,拉弗雷运气不好,撞上了。 从这事儿看,人生真是没准儿。你以为稳赢的局,可能翻个跟头就输得底朝天。拉弗雷签协议时,估计觉得自己精明,结果反被现实教做人。这也提醒咱们,凡事得留个心眼,别光想着占便宜,风险这东西,谁也说不准。 再说说珍妮,她活到122岁,真不是盖的。她家那长寿基因是个硬核优势,拉弗雷再精明也斗不过天。珍妮去世后,房子归了拉弗雷家,可这胜利来得太苦,苦到让人笑不出来。这故事成了个经典案例,不少人拿它来说诚信的事儿。拉弗雷虽然亏了,但他没毁约,这点还是挺让人佩服的。 这事儿放到现在看,也挺有意思。现在国内也有“以房养老”的说法,不过跟法国的“viager”还不完全一样。咱们这儿更多是跟保险公司签,老了拿养老金,房子最后给保险公司。法国那套是个人跟个人交易,风险全自己担着。拉弗雷这案例,算是给想玩这种买卖的人提了个醒:别光算收益,命长命短这事儿,谁也算不准。 其实想想,拉弗雷也不是啥坏人,就是太自信了。他47岁那年,觉得自己还能熬,可没料到老太太比他还能熬。这场博弈,他输在起跑线上了。珍妮呢,也没啥错,她就正常活着,活得还特别长。俩人都是普通人,碰上了这档子事儿,成了段传奇。 这故事还有个有意思的点:珍妮活到那么老,不光是基因好,她心态也好。她114岁还在抽烟,120岁才戒,平时爱吃巧克力,抹橄榄油保养皮肤。这生活习惯听着挺随意,但她就是活下来了。拉弗雷估计做梦也没想到,自己会栽在这么个“随性”的老太太手里。 总的来说,这事儿告诉咱们,生活里有些决定,看着简单,其实水挺深。拉弗雷以为自己占了便宜,结果把自己搭进去了。珍妮也没想到,自己活这么久能让律师一家这么头疼。这就是人生,计划赶不上变化,谁也别太把自己当回事儿。
估计印巴开战以前,法国是认真评估过印巴两国空军实力的。在他们眼里,巴空军最强的
【60评论】【36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