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听说没,这起案子堪称 “中医黑产” 的典型,完全就是智商税加法律踩线的操作。
先说这假药的事儿吧,一审按 “假药罪” 判 12 年,二审发回重审后变成 “妨害药品管理罪”,刑期直接腰斩只剩 6 年,可罚金还是千万级。为啥变呢?现在法律对 “假药” 定义收紧,更看重无证产销和危害性,不直接否定疗效了。
还有啊,侯家四口操作可骚了。他们自己压根没中医资质,就靠买假头衔,什么国际博士、终身教授,愣是把自己包装成 “抗癌神医”。把脉就 5 秒,张嘴就确诊癌症,用过期药丸混搭自制汤剂,专门坑危重患者,销售额超千万,妥妥的 “割韭菜” 顶配玩法。
这案子争议点也很有意思,传统药方算不算假药。法院认定侯家提前熬制固定配方药属于 “制剂”,必须备案。可民间中医开方配药普遍 “无证”,这判决给行业敲响警钟啊,没备案的 “祖传秘方” 可能就成了刑事雷区。
最让人揪心的就是患者了,部分人因延误治疗病情恶化,花了好几万买的 “抗癌神药”,成分都不明确。讽刺的是,侯家还有亲友坚称 “药有效”,这不就是现实版 “幸存者偏差” 吗。
咱也得长点心,那些打着中医旗号敛财的 “野路子” 迟早翻车。可如何平衡监管和民间疗法还是难题。你就记住两点,危重病别赌偏方,查资质比信头衔实在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