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期间,美国造了155艘航母,现在为何造一艘航母都费力?说白了就是“此航母非

沉默会不会比较好 2025-05-20 18:16:30

二战期间,美国造了155艘航母,现在为何造一艘航母都费力?说白了就是 “此航母非彼航母”。

当年那些所谓的航母,大部分都是护航航母,说是航母,其实就是把商船或者巡洋舰的甲板加宽,铺上木板当跑道,连正经的装甲都没有,挨一炮就得沉。

就像美国在二战期间造的 146 艘航母里,真正能打硬仗的舰队航母只有 17 艘,剩下的 100 多艘都是护航航母,吨位最大的也不超过 3 万吨,连现在驱逐舰的防护都不如。

这些护航航母说白了就是 “飞机运输船”,主要任务是给船队护航、反潜,根本经不起实战考验。

那时候美国为啥能造这么多?一是战争逼的,二是工业底子厚。二战期间,美国全国上下都在搞战时生产,造船厂 24 小时三班倒,流水线作业,连民用船厂都改成军工厂。

像著名的 “自由轮”,从切割钢板到下水只需要 42 天,航母虽然复杂点,但因为结构简单,用商船船体改造,所以速度也快,最快的时候平均一周就能下水一艘。

而且那时候美国有 50 多家造船厂,上下游配套企业超过 500 家,钢材、发动机、飞机都是现成的,根本不愁供应链中断的问题。

再看看现在,美国想造一艘航母,难比登天。就说最新的 “福特” 级航母,从 2005 年开工到 2017 年服役,整整用了 12 年,而且造价高达 130 亿美元,还不算舰载机的钱。

为啥这么贵?因为现代航母是个 “技术怪物”。就拿核动力系统来说,福特级用的 A1B 核反应堆,光研发就花了几十年,不仅要保证无限续航,还要能带动电磁弹射系统、激光武器这些高耗能设备。

电磁弹射系统(EMALS)更是个烧钱的主,研发过程中各种技术难题,光是测试就花了 10 年,成本超支了好几倍。

除了技术,现代航母的建造流程也复杂得多。二战航母造出来就能用,现代航母下水后还要经过几年的海试,测试雷达、通信、防御系统,舰载机起降训练等等。像福特级直到 2021 年才真正形成战斗力,这要是放在二战,仗都打完了。

还有工业能力的问题,二战后,美国搞 “去工业化”,造船厂一家家倒闭,现在全美只剩下 4 家能造军舰的船厂,而且都是上世纪的老厂房,设备老化严重。就拿纽波特纽斯造船厂来说,船坞还是二战时期建的,修修补补用了几十年,效率低得可怜。

更要命的是,产业工人流失严重,年轻人都不愿意进船厂,技术断层越来越明显。现在美国造船业的工人,很多都是五六十岁的老师傅,等他们退休了,可能连合格的焊工都找不到。

供应链也是个大麻烦,现代航母需要几千个零部件,很多关键部件都依赖海外供应商。比如电磁弹射系统的核心部件来自德国,雷达系统的芯片来自日本,一旦供应链出问题,整个项目就得停工。二战时期美国供应链全在本土,现在全球化分工反而成了弱点。

另外,现代航母的战略定位也变了,二战时期航母是消耗品,打完就扔,现在航母是 “海上堡垒”,不仅要能打仗,还要能全球部署,一用就是 50 年。这种高要求导致设计上必须兼顾防护、续航、信息化等各种性能,自然造起来费劲。

所以说,二战美国造航母是 “量大管饱”,现在造航母是 “高精尖”,技术、成本、工业能力、供应链都跟不上,就算有钱也难恢复当年的 “下饺子” 速度。这就好比拿自行车和高铁比生产速度,根本不是一个概念。

0 阅读:137

猜你喜欢

沉默会不会比较好

沉默会不会比较好

喜欢关注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