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4年,知青杨俊在云南傣乡被马蜂蜇伤眼睛,傣族大嫂用奶汁给他疗伤。哪料,大嫂

看历史浮沉吖 2025-05-20 10:16:15

1974年,知青杨俊在云南傣乡被马蜂蜇伤眼睛,傣族大嫂用奶汁给他疗伤。哪料,大嫂却此被丈夫抛弃。杨俊娶了大嫂,带她回城。岳母流泪塞给她300元:“想家了就回来。”

在一个酷热的下午,杨俊跟着村民们去田间劳作。突然,他无意中碰到了一窝马蜂。密集的蜂群立刻涌向他,杨俊慌忙挥舞双手想赶走它们,但已经来不及了。

一只马蜂精准地刺中了他的眼睛,剧烈的疼痛瞬间袭来,他立刻倒在地上,眼睛火辣辣地疼,视线也模糊起来。村民们赶忙把他带回村里。

就在杨俊感到迷茫和绝望的时候,村里一位年纪稍长的傣族大嫂——萨温妮,走了过来。

她是村里公认的贤惠妇女,虽然生活简单朴素,但她懂得一些土方疗法,村里许多人遇到小病小灾都会找她。

萨温妮看杨俊被马蜂蜇得痛苦不堪,立刻从家里端来一碗奶汁。她轻轻地说:“别怕,我来帮你疗伤。”

在傣族人的传统疗法中,母乳具有极好的消炎和舒缓作用,尤其是处理被毒虫叮咬后的伤口。虽然杨俊对这种疗法感到陌生,但疼痛难忍的他也别无选择。

萨温妮用奶汁小心翼翼地为杨俊涂抹在被蜇伤的眼睛周围,温柔地吹着凉风帮助消肿。随着奶汁的渗透,杨俊渐渐感到眼睛的疼痛减轻了不少。

然而,事情却没有像杨俊想象的那样简单结束。萨温妮的丈夫,一个叫拉布的傣族男人,听说了妻子给杨俊疗伤的事情,心生不满。

在他狭隘的观念里,萨温妮用奶汁给外来的知青疗伤是一种不检点的行为。尽管萨温妮只是出于善良和本能去帮助别人,但拉布却认为这是妻子对他不忠的表现。

他不仅没有感激妻子的善举,反而四处宣扬萨温妮的不贞,甚至把她赶出了家门。

萨温妮陷入了极大的困境。作为一个被丈夫抛弃的妇女,她在村里的名声一落千丈。

村里的人们开始用异样的眼光看待她,孤立她,认为她做了不光彩的事情。萨温妮的生活变得艰难,她独自带着年幼的孩子住在破旧的茅草屋里,日子过得十分拮据。

杨俊对这一切看在眼里,心中愧疚不已。他知道自己是无意间给萨温妮带来了这么多的麻烦,尽管他只是受伤者,但他感受到萨温妮无辜承受的苦难。

他几次去看望萨温妮,想要帮助她,但她总是淡然地微笑,不愿让他为难。然而,杨俊并没有因此退缩,他暗下决心,一定要帮助这个善良的傣族大嫂走出困境。

时间一天天过去,杨俊与萨温妮之间的感情渐渐加深。村里的人议论纷纷,认为杨俊与萨温妮之间有不清不楚的关系,但杨俊并不在意那些流言蜚语。

他越来越清楚地意识到,自己对萨温妮不仅仅是感激,更多的是一种深深的爱慕与责任感。萨温妮的坚韧、善良和对孩子的爱让他感动不已,而他自己内心的情感也愈发坚定。

最终,杨俊决定做出一个大胆的决定——他要娶萨温妮为妻。

这个决定在杨俊的家里引起了轩然大波。杨俊的父母听到消息后,极力反对。

他们觉得儿子作为知青应该好好学习,积累经验,最终回城里找一份体面的工作,而不是在乡下娶一个带着孩子的女人。更何况,这个女人还有着被村里人议论的“坏名声”。

但杨俊的决心没有动摇。他知道,萨温妮并没有做错什么,她只是一个无辜的、善良的女人。那些流言蜚语只是出自无知与偏见。

他不愿抛弃萨温妮,也不愿看到她和孩子继续过着艰苦的生活。

于是,在家人的强烈反对声中,杨俊与萨温妮成婚了。

婚后不久,知青返城的政策开始落实,杨俊得到了返回北京的机会。面对这个选择,他没有犹豫,决定带着萨温妮一起回到北京。

萨温妮的母亲虽然依依不舍,但她知道女儿在傣乡已经无法继续生活下去,她也希望女儿能有更好的未来。

在送别的那天,岳母眼含泪水,把一张叠得整整齐齐的纸币塞到了萨温妮手里:“想家了就回来,娘等你。”

那是一张300元的纸币,在那个年代,这笔钱对于傣乡的村民来说是极其珍贵的。

到了北京,杨俊和萨温妮的生活并不容易。萨温妮初来乍到,完全不懂得城市里的生活规则,语言也成为了她的一大障碍。

为了维持生计,杨俊带着她在北京开始了小本经营,起初他们只是摆摊卖些小吃和日用品。

杨俊负责进货、跑市场,萨温妮则在摊位前耐心地等待顾客,虽然她话不多,但她的微笑和诚恳赢得了不少老顾客的信赖。

随着时间的推移,杨俊和萨温妮的生意渐渐有了起色。夫妻俩省吃俭用,攒下了一些积蓄,他们的小日子也开始慢慢稳定下来。

尽管日子忙碌,但杨俊从未后悔过自己的选择。在他心中,萨温妮不仅是他的妻子,更是他一生的挚爱。

0 阅读:540

评论列表

静观

静观

2
2025-05-20 10:48

假币,头回听说有300元一张的人民币

看历史浮沉吖

看历史浮沉吖

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