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云南灵照寺方丈被两名投宿者杀害,僧众为他整理遗物时,发现他又474万存款和20万债券,方丈女儿要求继承遗产,寺庙却觉得巨款归寺庙所有。2012年,方丈女儿对寺庙提起诉讼,法院的判决让人意外! 释永修,原名辛永恒,出生在云南玉溪市一个普通家庭。年轻时,他干过铁路工人,日子过得紧巴巴。婚姻也不顺,媳妇嫌他挣得少,三天两头吵架,甚至当众骂他“没出息”。忍了几年,辛永恒终于受不了,离了婚。1979年,他心灰意冷,干脆剃度出家,跑到昆明一间寺庙当了和尚,法名叫释永修。从此,他吃斋念佛,日子清苦但也安稳。 后来,他的佛学水平越来越高,1990年被调到玉溪市的灵照寺当主持。到了2005年,他正式升为方丈,管着寺庙的大小事。在他手上,灵照寺香火旺得不得了,香客络绎不绝。大家都觉得他是个正直的和尚,讲话做事都透着慈悲。可谁也没想到,这位老实巴交的方丈,命会这么惨。 2010年1月26日,灵照寺来了两个不速之客,吴某和翟某。这俩人是无业游民,说是想借宿一晚。寺里的人心善,留他们住了下来。结果当天晚上,这两人看见功德箱里钞票多得冒尖,起了歹心。半夜,他们摸进释永修的房间,见他睡得死死的,就拿砖头砸他脑袋,还用绳子勒脖子,直到人没气了。他们翻出5000多块钱和一部手机,跑了。 第二天早上,僧人发现方丈死了,脑袋全是血,脖子上勒痕深得吓人,赶紧报了警。警察动作快,没几天就在玉溪市区抓了吴某和翟某。这两人老实交代,法院判了重刑,案子到这儿本该了结。可谁知,整理释永修遗物时,僧众傻眼了:他名下居然有474万存款和20万债券!这消息一出,寺里炸开了锅。 释永修的女儿张译云听说这事,立马冒了出来。她觉得自己是老爹唯一的闺女,这笔钱理所当然归她。寺庙却不干了,说释永修是出家人,财产得归寺里。双方你一句我一句,吵得不可开交。张译云觉得,法律上她是第一顺位继承人,钱必须给她。寺庙则搬出佛教规矩,说和尚的东西都归“常住”,也就是寺庙的公共财产。两边谁也不让步,最后只能打官司解决。 2012年,张译云把灵照寺告上法庭。她请的律师挺硬气,拿出《民法典》说,女儿继承遗产天经地义。寺庙也不含糊,甩出一堆账簿和记录,说这474万和20万债券全是香火钱和布施。因为那时候银行不让寺院开集体账户,才挂在释永修名下。寺里还引用了佛教的《全国汉传佛教寺院共住规约通则》第14条,强调僧人死了,遗产归寺庙。 法官看了双方证据,觉得寺庙说得有道理。这笔钱跟寺里的活动脱不了干系,不是释永修私吞的。最终,法院判这笔巨款归灵照寺。张译云不服,上诉,二审还是这结果。判决一出,外面吵翻了天。有人觉得判得对,寺庙的钱就该归寺庙;有人替张译云鸣不平,说她是女儿,咋能一点不给呢? 这判决听着意外,其实挺有道理。释永修出家几十年,生活简单得像苦行僧,哪来的钱攒这么多存款和债券?寺庙的账簿清清楚楚,香火钱、布施款都对得上号。张译云跟老爹多年没联系,对他啥情况一点不知道,凭啥一出事就来分钱?法院认准这钱是寺里的公共财产,判给寺庙,既合佛教规矩,也没偏离法律。 当然,也不是说张译云完全没理。她是亲生女儿,按常理多少有点继承权。可她拿不出证据证明这钱跟父亲个人有关,输了官司也不算冤。法院这回是把宗教传统和法律事实摆一块儿掂量,最后偏向了寺庙。 这事儿闹得这么大,不光是个遗产纠纷,还扯出了法律和宗教的拉锯战。和尚的财产到底算谁的?法律说归家人,佛教说归寺庙,这咋整?还有,出家人守清规戒律,可现实里总有意外情况,咋平衡?这个案子没个标准答案,但让人忍不住想:钱这东西,真有那么重要吗?释永修一辈子修行,最后却因为钱丢了命,挺讽刺的。 再说张译云,多年不联系老爹,一听说有钱就蹦出来了,多少有点功利。寺庙也不是全占理,香火钱管得这么松散,出了事才拿证据补窟窿,也够乱。这案子后,法律和宗教的边界在哪,怎么划,谁说了算?这些问题,搁谁身上都得琢磨琢磨。 判决出来后,社会上声音特别多。支持寺庙的人说,出家人就该一心向佛,钱归寺里天经地义,反正张译云也没照顾过老爹。支持张译云的人觉得,不管咋说,她是亲闺女,法律得给她撑腰,不然亲情算啥?这两种看法都有道理,也都站不住脚,吵来吵去没个结果。不过大家一致觉得,这案子挺扎心,钱没让人过得更好,反而搞得一地鸡毛。 还有人提到,这事儿暴露了寺庙管理的漏洞。香火钱随便挂个人名下,账目不清不楚,出事了才急着证明,太被动。以后寺院得好好想想,怎么管钱才不会惹麻烦。至于张译云,她输了官司,估计心里也不好受。但愿她能明白,亲情不是靠打官司争来的。
2010年,云南灵照寺方丈被两名投宿者杀害,僧众为他整理遗物时,发现他又474万
司马槑谈过去
2025-05-19 12:37:17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