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聪明反被聪明误!”一女子吃隔夜西瓜前,还特意将外面那一层给削掉了,结果吃完还是

笔杆子说 2025-05-19 10:25:18

“聪明反被聪明误!”一女子吃隔夜西瓜前,还特意将外面那一层给削掉了,结果吃完还是肚子疼,女子自行服用了中药大黄,想把毒素排出体外,没想到,脱水加重导致休克,去医院检查后,被确诊了急性肾衰,网友:小时候谁没吃过隔夜西瓜? (信息来源:大河报 2025年5月16日) 5 月 15 日,家住郑州金水区的李女士将半个西瓜用两层保鲜膜裹得严严实实,放进冰箱冷藏。第二天中午,她特意切掉表层 1 厘米厚的果肉,自认 “万无一失” 地大快朵颐。不料两小时后,剧烈腹痛如潮水般袭来,她蜷缩在沙发上冷汗直冒。 “当时想着拉肚子能排毒,就去药店买了生大黄泡水喝。” 李女士回忆,喝下汤药后,腹泻次数从每天 3 次飙升至 10 次,整个人瘫软得像滩泥。家属发现她意识模糊时,她的尿量已不足平日的 1/3,紧急送往河南省中医院后,被诊断为肾前性肾功能衰竭。 “这是典型的‘二次伤害’。” 接诊的赵长普副主任医师指出,西瓜切开后即便冷藏,李斯特菌、大肠杆菌等嗜冷菌仍会繁殖,而自行服用泻药导致的脱水,进一步加重了肾脏负担。更令人心惊的是,实验室检测显示,李女士食用的西瓜每克含菌量超过 8400 个,远超食品安全标准。 这场悲剧撕开了 “隔夜西瓜” 的安全盲区。据大河报记者调查,超 70% 的家庭有食用隔夜西瓜的习惯,但多数人不知: 西瓜切开后在室温暴露 2 小时,细菌量就会激增 10 倍; 保鲜膜若接触过生肉案板,反而成为细菌传播媒介; 冷藏超过 12 小时的西瓜,即便切掉表层,深层果肉仍可能被毒素污染; “这不是节约,是拿命赌运气!” 从事食品检测的张工透露,他曾在实验中发现,冷藏 24 小时的西瓜,即便肉眼未见变质,沙门氏菌含量已达致病量。更讽刺的是,李女士为 “防浪费” 切掉的果肉,恰恰是最能吸附细菌的疏松纤维层,剩下的果肉反而成了 “细菌培养基”。 李女士的遭遇堪称当代版 “赔了西瓜又折肾”。明明是生活常识,却因侥幸心理酿成大祸。正如网友调侃:“保鲜膜裹的不是西瓜,是当代人的迷之自信。” 建议各位 “吃瓜群众”:买瓜时量力而行,切开后 4 小时内解决,真剩了就果断扔掉 —— 毕竟健康不是选择题,而是必答题。

0 阅读:27
笔杆子说

笔杆子说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