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前外长杨文荣表示,在东南亚,没有国家想让中国成为敌人,但也没有国家想让中国太靠近,因为中国太大了,如果距离中国太近,就会失去独立自主。所以在东南亚,有一种平衡大国关系的深层本能。但东南亚国家能够应对一个崛起的中国,从中国市场获益,同时又能以某种形式与中国保持一定距离。 东南亚国家看中国崛起,就像邻居家突然盖了栋摩天大楼 —— 既想蹭点阳光,又怕被阴影罩住。这种 “安全疑虑与经济依赖” 的矛盾心理,说白了就是既想从中国市场赚钱,又担心哪天被中国 “带偏” 了节奏。 先说印尼,这哥们儿在中美之间玩得那叫一个溜。一边跟中国合作建雅万高铁,用中国技术把铁路标准从米轨换成国际轨,直接打通物流任督二脉;另一边又跟美国搞 “超级神鹰之盾” 联合军演,还买了 24 架 F-15EX 战斗机,摆明了是 “经济靠中国,安全靠美国” 的套路。更绝的是,印尼在南海问题上既不直接跟中国对着干,又时不时在纳土纳群岛搞点军事演习,说白了就是告诉中美:“我家门口的事儿,你们谁也别想独大”。 越南更有意思,一边跟中国在南海闹点小摩擦,时不时抗议一下中国的禁渔令,另一边却偷偷把中越铁路修得热火朝天,连老街 - 河内 - 海防铁路都改用中国标准。美国对越南加征 46% 关税,越南表面上跟美国谈判,承诺多买美国农产品、允许星链落地,背地里却把 80% 的智能手机零件都从中国进口,甚至还通过 RCEP 把组装好的手机再卖给中国。这哪儿是 “加工厂” 啊,分明是中美贸易的 “双面胶”—— 美国要面子,中国要里子,越南两头赚吆喝。 再看东盟这招 “多边机制”,简直是玩平衡的教科书。RCEP 一签,区域内中间品贸易占比涨到 66%,泰国的榴莲、马来西亚的棕榈油,通过中国市场赚得盆满钵满;同时,东盟又拉着美国搞 “印太经济框架”,虽然美国这框架有点虚头巴脑,但东盟就是要让中美都觉得自己是 “自己人”。更绝的是文化这招,马来西亚的 “二十四节令鼓” 把中国鼓艺玩出本土特色,泰国的中餐馆开遍大街小巷,连《延禧攻略》都成了东南亚年轻人的追剧爆款。这种 “文化柔性互动” 比硬邦邦的政治谈判更厉害,不知不觉就把中国影响力渗透进去了。 说白了,东南亚国家玩的就是 “竹式外交”—— 身子跟着风弯,但根扎得死死的。印尼、越南这些国家心里门儿清:中国的市场和技术是实实在在的好处,美国的安全承诺和市场准入也不能丢。就像马来西亚,一边跟中国建关丹产业园,搞新能源汽车合作;另一边又跟美国谈判关税,虽说美国提的要求 “不公平”,但马来西亚就是要在中美之间找平衡。这种动态平衡,既让中国离不开东南亚的资源和市场,又让美国不敢轻易动武,最后形成的就是 “中美角力,东南亚得利” 的新常态。 所以啊,东南亚国家这招 “安全靠美国,经济靠中国” 的策略,短期内不但不会改,反而会玩得更溜。毕竟在大国夹缝中生存,就得像竹子一样 —— 能屈能伸,但永远不倒。
新加坡前外长杨文荣表示,在东南亚,没有国家想让中国成为敌人,但也没有国家想让中国
东鸿说过
2025-05-19 10:21:52
0
阅读: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