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沙尔·阿萨德无奈交权半年之后,叙利亚人民终于迎来了回报。为了让国家不再流血,为了让人民摆脱苦难,阿萨德做了个艰难的决定——去年12月,他去了莫斯科,接受俄罗斯庇护,把政权交给了反对派领导人艾哈迈德·沙拉。十年内战就这么结束了,叙利亚进入了“后阿萨德时代”。但说实话,内忧外患的日子却依然还没过去。
新总统沙拉刚上台就玩了把大的:解散阿萨德时代的军队和安全机构,废除2012年宪法,还成立了临时立法委员会。按他的说法,这叫“破旧立新”。
但明眼人都看得出来,这种“休克疗法”在叙利亚这片教派林立、军阀割据的土地上,简直是在火药桶上跳舞。
就拿3月份拉塔基亚省的冲突来说,阿拉维派平民被极端武装集体处决,三天内上千人丧命,政府军却根本控制不住局面。这哪是重建,分明是把旧伤口撕开撒盐。
经济上倒是有个“好消息”——美国在今年5月解除了对叙利亚的制裁。消息传来那晚,大马士革街头挤满了狂欢的人群,叙利亚镑对美元汇率一夜飙升50%。
可狂欢背后藏着现实的骨感:战前能养活整个中东的“粮仓”,现在70%的人得靠国际援助过活;曾经繁华的阿勒颇,85%的建筑还埋在废墟里。
更讽刺的是,美国解除制裁的条件之一,是叙利亚得允许西方资本主导重建。沙特的“幼发拉底复兴计划”虽然砸下50亿美元,可这些钱有多少能真正落到老百姓手里?
看看拉塔基亚港的例子就知道了——法国公司拿下25年运营权,叙利亚人连个装卸工的岗位都争破头。
老百姓的日子也没好过到哪儿去。制裁解除后,黑市物价倒是降了些,但医院里还是缺医少药。霍姆斯省的医生们还在用塑料瓶改装输液器,手术缝合线反复用到断裂。更糟的是,犯罪率蹭蹭往上蹿。
有个外国记者在大马士革街头拍庆祝场面时,50万叙利亚镑被偷得精光——这钱昨天还只值50美元,今天就涨到100多了,可警察根本顾不过来。
国际社会的算盘也打得叮当响,美国想通过解除制裁削弱伊朗影响力,土耳其忙着和叙利亚谈输油管道协议,沙特则盯着重建项目里的肥肉。
最尴尬的是俄罗斯,当年扶持阿萨德花了血本,现在只能眼睁睁看着叙利亚倒向西方,只能在联合国会议上发发谴责声明。至于欧盟承诺的25亿欧元援助,到现在连个影子都没见着。
叙利亚的未来就像阿勒颇古城墙上的弹孔,千疮百孔却又透着股倔强。艾哈迈德・沙拉在电视里承诺要搞“全国对话”,可库尔德武装、逊尼派军阀、阿拉维派残余势力谁会真听他的?更别提ISIS的残余分子还在东部沙漠里游荡。
有人说,叙利亚现在就像艘千疮百孔的破船,换了个掌舵的,但船舱里的裂缝还在渗水,周围的鲨鱼群也没散去。
能不能挺过这场风暴,或许得看国际棋手们的博弈,更得看叙利亚人自己能不能攥紧手里那点可怜的希望。
毕竟,在代尔祖尔的难民营里,孩子们已经画了十年的和平,该让他们摸摸真实的橄榄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