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大汉奸赵玉昆被捕后,供出一名同伙。此人竟是解放军68军参谋长宋学飞。杨成武急称 "误会",两人曾是战友,为何如今一人成了汉奸,一人成了高官? 1950年10月,北京功德林看守所。审讯室里,赵玉昆趴在木桌上,指甲深深掐进掌心。他盯着笔录纸上 "宋学飞" 三个字,浑身发抖。煤油灯在墙角滋滋作响,映得他脸上坑洼的疤痕忽明忽暗。"想好了?" 审讯员敲了敲桌子,"宋学飞可是军里的大红人,你别血口喷人。" 赵玉昆突然笑出声,笑声带着哭腔:"大红人?当年在狼牙山,我们可是发过誓的......" 这话像根刺扎进在场人心里。确实,宋学飞和赵玉昆曾是晋察冀根据地的老战友。那时宋学飞教战士们打枪,赵玉昆带着大伙埋地雷,两人还挤在同一个草堆里躲鬼子。可后来呢?赵玉昆舔了舔干裂的嘴唇,声音低得像蚊子哼:"鬼子围山那天,他说要去搬救兵,我留了下来......" 另一边,杨成武攥着电报的手青筋暴起。他想起1943年那个雪夜,宋学飞浑身是血地冲进指挥部,怀里还死死护着缴获的日军地图。"参谋长,他们说宋学飞......" 警卫员话没说完就被打断。杨成武猛地站起来,军大衣扫翻了桌上的搪瓷缸:"不可能!他腿上的伤,是替我挡子弹留下的!" 但调查很快有了结果。原来当年赵玉昆被俘后,宋学飞确实冒死送过情报,可赵玉昆贪生怕死,偷偷和鬼子做起了交易。更讽刺的是,宋学飞为了获取情报,曾假意与赵玉昆周旋,这竟成了汉奸攀咬的"证据"。 当审查人员找到宋学飞时,这位身经百战的参谋长正蹲在操场上,手把手教新兵拆装枪支。阳光照在他胸前的勋章上,折射出耀眼的光。 "让赵玉昆来对质。" 宋学飞擦了擦手,语气平静得可怕。当两个曾经的战友再次见面,赵玉昆却不敢抬头。宋学飞指着他鼻子冷笑:"还记得咱们在党旗下的誓言吗?你狗日的为了几两烟土,连祖宗都不要了!" 赵玉昆瘫倒在地,嘴里喃喃自语:"我怕死,我真的怕死......" 这场风波最终水落石出,可留给人们的震撼久久不散。同样从战火中走来的两个人,一个成了民族脊梁,一个成了过街老鼠。宋学飞后来常对年轻战士说:"枪杆子要硬,心更要硬。软了,就站不直了。" 在历史的长河里,总有些人在生死关头选择了光明,也有人一头扎进黑暗。而真相,或许比我们想象的更加复杂和残酷。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1950年,大汉奸赵玉昆被捕后,供出一名同伙。此人竟是解放军68军参谋长宋学飞。
琴音入梦来
2025-05-18 20:21:42
0
阅读: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