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借荆州,其实借的是南郡,南郡实在是太重要了,对孙权来说南郡其实就是荆州。 三国鼎立的局面是怎么来的?赤壁之战得算个大转折。建安十三年,孙刘联军把曹操打得北退,荆州这片好地方就成了香饽饽。战后,荆州七郡被三家瓜分:曹操拿了南阳郡和江夏郡一小块,孙权占了江夏郡北部和南郡,刘备得了江夏郡南部加上荆南四郡,也就是长沙、桂阳、武陵、零陵。 刘备这时候虽然有了点地盘,但日子不好过。军队挤在公安一带,地方小,资源少,想干点大事根本撑不起来。更麻烦的是,南郡像堵墙似的横在他地盘中间,挡住了他整合力量的路。南郡这地方,北靠汉水,南接洞庭湖,地理位置太关键了。对刘备来说,这是东边对抗曹操、西边进军益州的跳板;对孙权来说,这是守住上游威胁的要塞,谁都不想放手。 刘备混到赤壁之战后,虽然站住了脚,但底子薄得很。荆南四郡虽然不错,可离真正成气候还差得远。他看上了南郡,不光是因为这地方战略位置好,还因为南郡经济发达,人口多,能养兵,能屯粮,是个翻身的好机会。可南郡在孙权手里,刘备只能硬着头皮去“借”。 借南郡这事儿,不是刘备拍脑袋想出来的,而是形势逼的。当时曹操虽然吃了败仗,但实力还在,随时可能南下。刘备要是没个像样的地盘,根本没法跟曹操硬碰硬。而南郡,正好能让他有个喘息的空间,顺便还能拉近跟孙权的同盟关系。 刘备开口借南郡,孙权心里肯定不乐意。南郡对东吴来说,太重要了,丢了就等于把门户大开。可这时候,周瑜刚死,东吴内部有点乱,孙权得重新盘算。鲁肃站出来说了句话:把南郡借给刘备,让他去顶曹操,咱们还能喘口气,往南发展。 鲁肃这想法挺有眼光。赤壁之战后,曹操虽然退了,但威胁没消失。东吴要是死守南郡,既要防北边的曹操,还要顾着西边的刘备,压力太大。把南郡给刘备,等于让刘备当挡箭牌,东吴能腾出手来干别的。建安十五年,孙权果然派兵南下,拿下了交州,势力往南扩了一大步。 孙权还玩了招政治联姻,把妹妹孙氏嫁给刘备,想多绑住刘备一点。可他没想到,刘备拿到南郡后,发展速度快得超乎想象,孙权的如意算盘慢慢有点打不下了。 南郡为啥这么抢手?简单说,位置和资源太牛了。它在长江中游,北边连着汉水,南边靠着洞庭湖,东边挨着江夏,西边通着巴蜀,交通方便得不行。打仗的时候,南郡是东吴防上游的第一道坎,也是刘备往外扩张的桥头堡。经济上,这地方土地肥沃,粮食多,人口也不少,谁拿下南郡,谁就有了翻盘的本钱。 刘备拿到南郡后,立马开始整顿。他跑去跟当地士族拉关系,承诺不乱来,还重用了不少本地人。南郡的百姓和士族看他态度好,慢慢就站到了他这边。刘备还修了城墙,练了兵,把南郡打造成了西进益州的大本营。事实证明,他没白忙活,建安十九年(214年),他靠着南郡的底子,顺利拿下了益州,彻底站稳了脚跟。 刘备靠南郡起飞,孙权却开始坐不住了。他本来想着借南郡给刘备,能让刘备帮着挡曹操,自己落个清净。可刘备发展太快,孙权觉得不对劲了。建安二十年(215年),孙权派诸葛瑾去要南郡,刘备推说“等我拿了凉州再还”,这摆明是拖时间。孙权火了,直接派吕蒙去抢长沙、桂阳、零陵三郡。 刘备也不是吃素的,带了五万兵赶到公安,关羽也带着三万人在益阳跟鲁肃对上了。双方差点打起来,可这时候曹操又动了,跑去打汉中。刘备不想两头受敌,只能跟孙权谈和。结果双方以湘水为界,把荆州重新分了:孙权拿江夏、长沙、桂阳,刘备留着南郡、武陵、零陵。这事儿算暂时消停了,可南郡的问题还是没解决。 建安二十四年,关羽北伐曹魏,打得挺猛,把曹操的主力都牵住了。孙权一看机会来了,派吕蒙带水军偷袭荆州。吕蒙用了个“白衣渡江”的招数,趁夜过江,避开关羽的防线,直接拿下了荆州。关羽跑不掉,被东吴抓了杀了,刘备的荆州基业一下没了。 丢了荆州,刘备气得不行。建安二十六年(221年),他亲自带兵东征,想报仇。可在夷陵之战中,东吴的陆逊一把火烧了他的大营,刘备大败,只能退到白帝城,没多久就病死了。孙权虽然拿回了荆州,可跟刘备的同盟也彻底崩了,东吴跟蜀汉从此成了对头。 南郡这块地,简直就是三国历史的放大镜。刘备借南郡,原本是想找个落脚点,结果靠着它崛起了。孙权借出去,本来是想让刘备当炮灰,自己往南发展,可刘备壮大了,孙权反倒头疼了。后来孙权抢回荆州,虽然赢了面子,却丢了盟友,格局全变了。 南郡在荆州里头,地位太特殊了。对孙权来说,南郡丢了,荆州就保不住,所以他后来老拿“借荆州不还”说事儿,其实就是在乎南郡。这场争斗,不光是地盘的事儿,更是三家势力互相算计的结果。鲁肃看得远,吕蒙干得漂亮,刘备抓住了机会,孙权玩了权谋,每个人都在这块地上留下了自己的印记。
刘备借荆州,其实借的是南郡,南郡实在是太重要了,对孙权来说南郡其实就是荆州。
摔摔说史
2025-05-18 14:15:30
0
阅读: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