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5年11月的上海,作为远东最大的日军受降与遣返枢纽,正经历着战败国群体的历史退场。日军人员被集中于战前其自设的军事据点,虹口公园北侧的日军上海派遣军司令部(今鲁迅公园附近),围墙加装电网,门口由戴着"宪兵"臂章的中国士兵把守。据《上海宪兵队纪要》记载,11月15日起禁止穿戴任何日军制服,仅允许着平民服装,部分低级军官因无便装,被迫穿着缴获的中国劳工粗布衫。 国民政府实行"最低生存标准"供给,主食为掺杂麸皮的混合面窝头,每日500克,不足日军战时士兵定量的60%;蔬菜仅限盐水煮萝卜或白菜,每周两次配给腐乳块(原日军"战斗用应急食品"); 外白渡桥北堍的日军军营外,每日聚集数百市民,向围墙内投掷石块、烂菜叶。11月9日,一名曾被强征为"慰安妇"的女子爬上电线杆,向院内高喊"还我女儿",其夫随后点燃自制汽油弹,导致军营外墙起火,此事引发《大公报》关于"战后正义"的讨论。
1941年,新四军副军长项英死在了自己人手里,人还在“蜜蜂洞”里藏着,仗没打,枪
【4评论】【8点赞】
唐僧洗头爱飘柔
还配给饭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