效率太高,就业情况不太好,需要引入新机制,提高公司利润 1. 最近发现美国和中国区别很大的现象:低效。美国低效的基础,是高度垄断,竞争对手排挤掉,中国公司不让进美国市场。在部分高效的IT公司和高度垄断的基础上,普遍的低效才不会导致公司完蛋。 2. 低效的好处是,增加就业有助于减少社会压力。制造业被工会弄得非常低效,但愿意干的人还是不多。主要是服务业低效,医院一天看不了几个病人收费特别高。还有教师也是鬼扯,小学到高中教得一塌胡涂。教育和健保就占了16%的就业。政府占15%就业也很低效,事办得慢腾腾,救灾很差。 3. 还有休闲和酒店占11%就业,零售占10%,按中国理解都能提高效率。这些行业低效但解决了一半就业。消费者接受劣质服务,还得出高价。一堆破事,基建不行了,人均寿命差。但美国原则是,非常重视消费,工资和就业是消费的根本。服务再差,也要给不少钱,小费文化。服务业开价很高,一定要保证利润率,才付得起工资。 4. 中国很高效,特别是制造业,市场经济推动不断降本增效,做不到的企业死掉。最后,搞生产碾压全球,效率没对手了。但人就很累,不少企业被迫不断搞优化、开发新技术、减人。全社会感受到的竞争压力很大,就业气氛不太好,企业讲效率就不加人,还上机器减人降本。 5. 以前就业气氛还好,许多行业在大发展,业务扩张招很多人。房地产见顶、IT业渗透率饱和,业务扩张缓下来,不招人还裁员。其实制造业还在扩张,出口不错,内需也有发展,但竞争要搞减员增效,年轻人不爱干。解决就业靠服务业,大学毕业生很多,不愿意干蓝领服务业,争抢低收入白领职位。 7. 低收入是公司不敢给高收入,公司利润率普遍不高。我看上市公司利润气笑了,经常1000亿营收、20多亿净利润这样。不少公司技术水平非常高,业务是全球最高水平,但自己人竞争抢单,弄得没利润还亏损,市值不如外国差公司。事办得不错,但挣钱是真少,竞争压力大。只有取得独特市场地位的公司,才敢追求利润率,给员工高工资。 8. 需要引入新机制,反垄断,更要反内卷,反有害的过度竞争。例如行业几个巨头,可以一起给员工加钱,产品不要便宜卖,要保证足够毛利润率,全球独家的技术和产能,加价没问题,不用加太多就很管用。大招一出,A股至少翻倍。如高铁供不应求,票价涨10%可以,利润就会大增,社会都加工资,支付能力也大增。具体实施办法要改革。可能要适当参考美国,企业加价、加人降低效率,解决年轻人就业,促进婚育。
效率太高,就业情况不太好,需要引入新机制,提高公司利润 1.最近发现美国和中国
冷夜望星
2025-05-18 11:33:45
0
阅读: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