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邦当了皇帝后,忽然想起自己和曹寡妇还有一个儿子,于是便回到沛县找人。没想到,曹寡妇却跪倒在地:“你把儿子带走吧,我是不会跟你进宫的。” 刘邦当上皇帝那会儿,突然想起来自己年轻时候在老家沛县还有个叫刘肥的儿子。这孩子的娘是个姓曹的寡妇,当年俩人有过一段缘分。 要说刘邦年轻时候就是个街溜子,家里排行老三,懒得种地干活,整天跟着一帮狐朋狗友喝酒吹牛。乡里乡亲都看不上他,说他三十好几的人还这么不着调。 那年月赶上秦朝刚统一天下,刘邦混了个亭长的差事,管着十里八乡的治安杂事。就在这时候认识了曹寡妇。 这女人命苦,嫁过来没几年丈夫就病死了,自己靠着织布种菜过日子。 刘邦看她不容易,常去搭把手帮忙,日子久了俩人就有了感情。 后来曹寡妇生了个大胖小子,取名叫刘肥,算是刘邦第一个儿子。 刘肥出生那会儿正赶上秦始皇还在位,刘邦虽然没啥大出息,倒也知道隔三差五给娘俩送点粮食布匹。 等到天下开始乱起来,陈胜吴广在大泽乡造反的时候,刘邦也带着人跑了。临走前把母子俩托付给乡亲,自己钻进芒砀山当山大王去了。 曹寡妇带着孩子在沛县苦熬,天天起早贪黑干活。村里人看她们可怜,时不时接济点吃穿。这女人心里明白,刘邦这一走怕是回不来了,就算回来也未必认账。 谁成想刘邦这人命硬,跟着项羽打天下,后来又跟项羽翻脸,硬是靠着耍心眼当上了皇帝。 等到刘邦在长安坐稳龙椅,这才想起来沛县还有这么个儿子。赶紧派手下人回去找,结果发现曹寡妇带着儿子住在破草房里,日子过得比普通农户还苦。 皇帝派来的官差说接他们进宫享福,曹寡妇扑通就跪下了,说儿子可以带走,自己死也不进宫。 为啥这女人放着荣华富贵不要?明眼人都看得出来。宫里有个厉害的吕后,那是刘邦正牌媳妇,心眼比针尖还小。 曹寡妇要是真进宫,指不定哪天就"病死了"。再说她就是个乡下妇人,大字不识几个,在宫里活受罪不如在老家自在。 刘肥这时候已经是个大小伙子了,长得跟刘邦年轻时候一个模子刻出来的。跟着官差到了长安,刘邦看见儿子心里高兴,当场就封了齐王。 齐国那可是好地方,靠着海边物产丰富,刘邦还派了自己老部下曹参去辅佐。要说这曹参也是个能人,帮着刘肥把齐国治理得风调雨顺。 刘肥在齐国当王爷倒是没忘本,知道老百姓过日子不容易,年年减税修路。齐国人提起这个王爷都竖大拇指,说他仁义厚道。 可惜好人不长命,三十来岁就病死了,留下个"悼惠王"的谥号。 曹寡妇留在沛县老家,死活不肯要皇宫送来的金银财宝。每年秋收时候,官差都会悄悄送来几车粮食,她都分给村里穷人家。 平日里照样种地织布,跟街坊邻居有说有笑,从来不提儿子当王爷的事。村里小年轻问她当年咋不跟着去享福,老太太就笑笑说:"金窝银窝不如自家草窝。" 刘邦死后吕后掌权,把刘家子孙折腾得够呛。得亏曹寡妇有先见之明没进宫,刘肥又在封地待着,娘俩都躲过了这场灾祸。 后来刘肥去世的消息传到沛县,老太太关起门来烧了三天纸钱,照样该干活干活。活到七十多岁无病无灾,有天早上邻居发现她躺在炕上安详走了。 要说这娘俩的故事,最让人佩服的就是曹寡妇的硬气。换成别人早就巴巴地进宫当娘娘了,可她心里跟明镜似的,知道皇宫看着光鲜,里头尽是吃人不吐骨头的勾当。 宁可让儿子干干净净当个王爷,也不愿为了富贵把命搭上。这份见识,比多少读书人都强。 刘邦这辈子女人不少,可像曹寡妇这样有骨气的还真找不出第二个。 后来刘肥的子孙在齐国传了十二代,直到汉武帝时期才被削了封地。要不说这人啊,有时候看得远比争得凶更重要。曹寡妇当初要是贪图富贵进了宫,指不定刘肥早早就让吕后给收拾了,哪还能有后来齐国的兴旺日子。
刘邦当了皇帝后,忽然想起自己和曹寡妇还有一个儿子,于是便回到沛县找人。没想到,曹
玉尘飞啊
2025-05-18 09:57:31
0
阅读: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