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4年,32岁的阎锡山,娶了14岁的徐兰森。新婚夜,阎锡山一脸严肃地说:“你嫁进来,只为了传宗接代,我跟徐竹青才是真爱。将来要是生下孩子了,徐竹青才是‘娘’。” 1914年那会儿,中国乱得跟炒豆儿似的,军阀们各自为王,阎锡山就是山西那片儿的“老大”。虽然他手握大权,威风凛凛,但家里头还是老一套,封建得很。就算他是“一家之主”,也得被传统婚姻那套规矩给拴着,你说憋屈不憋屈?那时候的婚姻啊,一句“一日夫妻百日恩”说起来容易,背后的心酸谁知道呢! 然后啊,32岁的阎锡山娶了个14岁的小姑娘,徐兰森。她本来叫许兰森,家里以前挺有文化氛围的,可惜后来不行了,就成了小妾。新婚那晚,屋里头蜡烛闪啊闪的,静得能听见针掉地上的声音。阎锡山板着脸跟她说了:“你嫁进来,任务就是生娃。我跟徐竹青那才是真爱呢。以后有了娃,徐竹青才是娃的‘亲妈’。”小徐兰森听了那些话,小脑袋瓜儿点了点,虽然她没整明白那些高大上的意思,但心里明白,这事儿得自己扛。说起来,徐竹青那可是阎锡山的老大婆,两人腻歪得跟新婚似的,十七年过去了还没够,就是肚子不争气,没蹦出个娃来。这样一来,家族里那些长辈和徐竹青的爹一合计,徐兰森就这么成了阎家的“特别成员”,说是成员,其实更像是个工具。 进了阎家大门,徐兰森那是相当守规矩,每天天不亮就爬起来伺候老公起床,还得给公婆请安问好,没事儿就跟阎母唠嗑解闷儿。她对谁都客客气气的,尤其是对徐竹青,尊敬得跟亲姐似的。可等到她自个儿的孩子呱呱坠地,哎,那温情脉脉的面纱一下就扯掉了。孩子刚满月,就被抱到徐竹青那儿去了,徐兰森只能远远瞅着自己的心头肉一点点长大,连声“妈”都没听着。 后来,中原大战一开打,徐竹青留在老家看家,徐兰森则跟着阎锡山带着娃们逃到了大连。到了那儿,孩子们总算是认回了亲妈。可惜啊,好景不长,回到山西老家,徐竹青一看孩子们改口叫徐兰森“妈”,那叫一个气不打一处来,直接动用家法,把徐兰森打得那叫一个惨。阎锡山虽然心里头不是滋味儿,可最后还是站到了徐竹青那边。时间一晃而过,世道跟坐过山车似的,一会儿上天一会儿入地。阎锡山一看这架势,赶紧把孩子们打包送出国旅游了,自己和徐竹青则去了台湾享受二人世界。可怜的徐兰森呢,直接被留在了老家,成了留守老人。 徐兰森阿姨每天就在老宅的花园里坐着,跟个望夫石似的盯着远方。风一吹,树叶哗哗地掉,她的心也跟着碎了一地。路过的人跟她打招呼,她都跟没看见似的,完全沉浸在自己的小剧场里。她心里头那个憋屈啊,想不明白为啥自己对阎家掏心掏肺的,最后却落了个被遗弃的下场。哎,说白了,那时候的女人啊,命运就像飘摇的船,完全由不得自己做主。
1941年,新四军副军长项英死在了自己人手里,人还在“蜜蜂洞”里藏着,仗没打,枪
【3评论】【6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