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信是刘邦杀的吗? 说起韩信,他的人生真是从低谷爬到巅峰,再摔回谷底的典型。韩信是淮阴人,小时候家里穷得叮当响,连饭都吃不饱。他长得高大,腰上总挂着一把剑,可惜没啥背景,只能混日子。有一次,他在街上被个地痞羞辱,逼他从胯下钻过去,不然就动手。韩信忍住了,硬是从那家伙胯下爬了过去,周围人笑得不行。这事儿虽说丢脸,但也看出他能忍常人不能忍。 为了活下去,韩信常去河边钓鱼。有个洗衣服的老婆婆看他饿得皮包骨,连着五十多天分他饭吃。韩信感动坏了,说以后发达了要报答她。老婆婆倒挺豁达,说:“我就是看你可怜,不用回报。”后来韩信真发达了,找到这老婆婆,送了一千两黄金,总算还了当年的情。 秦末天下乱套,韩信先投了项梁,后来跟了项羽。可项羽压根没瞧得上他,就让他当个执戟郎,站岗放哨的。韩信觉得没前途,就跑去投奔刘邦。刚开始,刘邦也没把他当回事,安排他管粮仓。后来他犯了军法,差点被砍了头,幸亏夏侯婴求情,才改成管粮草的小官。萧何跟他聊了几回,发现这家伙脑子好使,就拼命向刘邦推荐。韩信一度想走,萧何连夜追回来,终于让刘邦在拜将台上封他为大将。 韩信上位后,立马证明了自己。他先用“明修栈道,暗度陈仓”的招数,带着人偷袭关中,打下三秦。接着北上收拾了魏王豹,灭了赵王歇,降了燕王臧荼,又平定了齐地。井陉之战,他拿三万兵背水一战,夜里偷袭赵军大营,干掉二十万敌军,名声彻底打响。打下齐地后,他跟刘邦要了个齐王的称号,刘邦不太乐意,但最后还是给了。垓下之战,他跟刘邦一块儿把项羽围住,逼得项羽自刎,汉朝就这么立起来了。 汉朝建国后,韩信先封齐王,又改封楚王,驻在淮阴。可没多久,刘邦怀疑他要造反,夺了他的兵权,贬成淮阴侯,把他困在长安。到最后,他还是没逃过一劫,死在了长乐宫。 韩信死在公元前196年,地点是长安长乐宫,史书上说是“谋反”被杀。但这事儿没那么简单,咱们得细细拆解。杀他的直接推手是吕后,可刘邦到底啥态度?这得从头说起。 那时候,刘邦在外头打英布,吕后在朝中管事。韩信虽然没兵了,但他在军中的威望还是杠杠的,吕后担心他威胁到自己儿子刘盈的皇位,就动了杀心。她找来萧何商量,萧何以前是韩信的贵人,现在却迫于压力,帮着吕后设局。萧何派人送信给韩信,说有大事要谈,请他去长乐宫。韩信没多想就去了,结果一进宫门,几十个刀斧手冲出来,把他捆住拖到钟室,乱刀砍死,死得挺惨。 刘邦打完仗回来,听说韩信死了,史书上说他“且喜且怜”。啥意思呢?高兴是去掉个心腹大患,惋惜是觉得这人才可惜。他问吕后韩信死前说了啥,吕后说了,刘邦叹口气:“真是个齐地的英雄!”但他没追究吕后。吕后那会儿权势大,刘邦岁数也大了,身体不行,知道动她可能会乱国,只能忍着。他把气撒在萧何身上,抓了萧何关了几天,想治罪,最后还是没下狠手,只是晾着他。 所以,韩信的死,吕后是主谋,萧何是帮凶。刘邦呢?没直接下令,但事后也没反对,等于默认了。有人说,刘邦早就想除掉韩信,只是借吕后的手干了脏活儿。可史书里没证据证明他主动策划,只能说他心里复杂,既怕韩信又舍不得他。 韩信一死,汉朝的日子不好过了,尤其是打匈奴的时候特别明显。如果他在,以他的本事,匈奴估计得老实不少。可他没了,汉军就露了怯。公元前200年,刘邦亲自带兵去打匈奴,结果在白登被围七天,差点完蛋。幸亏陈平使了个计,贿赂匈奴王后,才跑出来。回来后,刘邦没办法,跟匈奴和亲,把公主嫁过去,每年送钱送东西,换几年太平。 和亲虽然缓了口气,但匈奴还是常来边境闹腾。汉军没韩信这样的帅才,打仗总差点意思,边关老出乱子,国家花钱如流水。韩信的死,让汉朝初期的边防一直是个大窟窿,大家都觉得挺可惜。 朝廷里,吕后借这机会把权力攥得更紧。她逼着萧何听话,萧何晚年过得小心翼翼,公元前193年郁闷死了。刘邦对萧何有气,但没杀他,算留了点情面。张良早就看透,躲起来不掺和。吕后掌权后,心狠手辣,把刘家的亲戚和不服的人都收拾了,确保自己儿子稳坐江山。她管了十五年,朝廷里乌烟瘴气,直到她死后,汉文帝上台才收拾好局面。 韩信的死,不光是他个人的悲剧,也开了汉朝初期权力斗争的头。功高震主这四个字,算是给他下了个定论。
项羽军事水平真的不如韩信吗?
【161评论】【15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