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提伊朗了,难成大器!去年年底,伊朗空军司令亲自试飞了中国的歼-10C战斗机,试完还夸了一通,说这飞机"性能优秀""让人印象深刻",当时不少人觉得,这单生意稳了,伊朗肯定要买,结果半年过去了,一点动静都没有,搞得跟"雷声大雨点小"似的。 其实伊朗这种"试了不买"的情况,在国际军火市场挺常见的,就像你去4S店试驾一辆车,销售觉得你肯定要下单了,结果你转头又去隔壁看了别的品牌。 买战斗机可比买车复杂多了,不光要看性能,还得考虑政治、经济、国际关系,甚至国内派系斗争,伊朗现在被西方制裁,买中国战机用啥货币结算?买了会不会惹恼俄罗斯?国内强硬派和温和派会不会吵翻天?这些问题都比飞机本身更让人头疼。 相比之下,巴基斯坦买中国战机就干脆多了——看中了就下单,现在已经用上了,为啥差别这么大?因为巴铁跟中国关系铁,没那么多顾虑,而伊朗呢,既想提升空军实力,又怕得罪这个那个,最后只能犹犹豫豫,原地踏步。 伊朗的纠结,其实反映了小国在大国博弈中的无奈,他们想买好装备,但又怕惹麻烦;想硬气一点,可实力又不允许,这就好比一个小公司想跟大厂合作,既怕被吞并,又怕错过机会,最后只能观望再观望。 对中国军工而言,武器销售不能仅依赖产品性能,还需让客户感到安心,比如提供灵活的支付方式、协助培训飞行员,甚至像手机行业那样推出"以旧换新"服务,因为军火交易不是一次性买卖,建立信任和长期合作才是关键。 其实中国武器出口这几年进步很大,不光卖成品,还能帮客户在本国建生产线,比如巴基斯坦的枭龙战机就是中巴联合生产的,这种深度合作模式,比单纯卖几架飞机更有价值,所以,伊朗买不买歼-10C其实没那么重要,关键是中国军工能不能继续扩大影响力,让更多国家愿意长期合作。 说到底,卖军火不是摆地摊,不能指望每个顾客都爽快下单,有的客户会反复比较,有的会观望很久,但只要中国武器够硬气,服务够到位,市场自然会越做越大。
自从歼10一战成名,现在全世界都有一个问题,那就是如今中国的实力到底有多强?一
【23评论】【28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