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2年,阎锡山的小儿子回到山西忻州,在老宅门口老泪纵横。然而就在他抬脚准备回家时,却被一旁的工作人员拦了下来:“同志,你还没买票呢?不能进。” 阎锡山娶过两个老婆,原配和他感情深厚,可惜多年都未孕育子嗣,父母都急得不行,私下里让他纳个小的,阎锡山考虑良久同意下来。 进门的时候,阎锡山就对徐兰森说,她只是个妾室,家中事情都要听大老婆的,孩子生出来只能叫她“姨”,对于这些苛刻的要求,没有什么地位的徐兰森只能一一答应。 婚后,她生下来五个儿子,成天跟着阎锡山在外东奔西跑,大老婆徐竹青在老家中服侍老人,等到她带孩子回老家时,徐竹青听到孩子们叫她妈妈,气急败坏,最后搬出去独住,和阎锡山分居。 之后,徐兰森就成了阎家明面上的夫人,外出交际什么的都是由她来安排,阎志惠就是在父母宠爱的环境中长大的,他和四哥感情最亲密,大哥三哥幼年夭折,二哥不到而立之年就去世了。 后来她身体染病,阎锡山就让她静养,不要整天操心他的事情,在这段时期,阎锡山的堂妹来到府上,这位堂妹婚姻不顺,两次都没遇到良人,阎锡山心疼她就让她住下。 堂妹看到他每天忙碌不停,就想办法给他补身子,平日里给他按摩,照顾他的身体,阎锡山对此并没有感觉不妥,没想到却传出风言风语,惹得徐兰森生气。 阎锡山看她误会,心里面觉得厌烦,于是和她争执了两句,徐兰森见到丈夫这种态度,心如死灰,最后郁郁而终,早早离世。 后来阎锡山逃往台湾的时候,将堂妹留下稳定军心,想要过段时间就将她接走,谁知这一别再也没见,堂妹害怕自己受他牵连,被解放军抓住受折磨,选择了自尽,若是她好好了解过解放军,就会知道解放军不会对她这种没干什么事的弱女子动手,可惜她一心呆在阎家,根本没好好了解过。 来到台湾的阎锡山不复从前的辉煌,无所事事,而长大的阎志惠选择去国外长长见识,阎锡山自然支持,没想到这一出去就给阎家带来场风雨。 异国他乡,阎志惠和二嫂不期而遇,故人相见感慨万千,更别说还是在陌生的国家,于是就经常来往相互照应,谁知道这一来二去,叔嫂俩居然看对眼了。 在阎志惠看来,二哥去世多年,他和二嫂都是单身在一起没什么不好的,消息传回去后,可把阎锡山给气毁了,哪有好好的人家,弟弟娶嫂子的,这不是乱了套了。 但不管他如何反对,阎志惠都坚持自己的爱情,看父亲不同意,那就去国外结婚,于是带着妻子来到美国生活。 等到孙辈都出生了,阎锡山也就看开了,儿女都是债,该怎么生活他也管不到了,老了能儿孙承欢膝下就行了,看到老父亲态度软化,阎志惠才敢带着孩子回来看望他。 阎锡山晚年,阎志惠听到的念叨最多的就是想回老家看看,人老了总是念旧。看似简单的愿望在当时难以实现,直到去世都未能实现。 因为身份等原因,阎志惠迟迟没有回老家,直到政策开放后,同样变成老头的阎志惠才坐上飞机,踏上了回国的旅程,再次踩在山西的土地上时,他感到一阵难以言说的激动和颤栗。 此时的山西跟过去相比大变样,但很多地方依旧有过去的痕迹,阎志惠看着熟悉的街道,往事一幕幕浮现在他的心头,只是他没想到在回家的时候,还需要买门票。 看到曾经的故居成为景点,他心中百感交集,在进入后就看到房间里被保存的很好,大部分地方都跟从前一样,房子里面还挂着父亲的画像,阎志惠的眼泪不禁流淌下来。 他听到过往的游人不时的交谈着关于父亲的事情,有功有过,不知道父亲听到会是什么心情,但能被世人牢记,想必父亲会感到心满意足吧。 参考信源:山西社会主义学院——《阎锡山的后代们》
1992年,阎锡山的小儿子回到山西忻州,在老宅门口老泪纵横。然而就在他抬脚准备回
蔼鸣
2025-05-17 22:53:02
0
阅读:69